新野之南,漢水以北,曰為鄧縣,其縣治曰為鄧城,鄧城向東八十裏,於淯水和漢水交彙處的西北岸上,有一小城曰為樊城。
樊城據漢水北岸、淯水西岸,與襄陽城隔水而望,是荊州南下北上的要衝之所。而如今已被蔡瑁、張允的一萬水陸軍圍困。
而鄧聚便位於鄧城與樊城之間,聯通東西,平日裏隻是一處普通的村落聚所,而今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若是趙雲夜襲成功,敵軍潰敗逃亡無非南渡漢水回襄陽,或是東逃至樊城與蔡瑁軍彙合兩條退路。
而鄧聚便是鄧縣前去樊城的必經之路了。
若是夜襲失敗,依趙雲的勇武和騎兵的機動性,拚死突圍,也並非不可能之事,隻是一旦樊城蔡瑁收到消息,分兵來援,那形勢就更加危機了。而鄧聚也是樊城蔡瑁軍來援鄧城的必經之路。
袁耀命魏延進駐鄧聚,一來可以截擊潰敗敵軍,二來可以拖延樊城援軍支援時間。
總之,這一布置不可謂不重要。
魏延深感責任之重,又羞於自己剛才的膚淺表現。
領命後,再不多發一言。拱手告辭。便要退下。
“且慢!”袁耀叫住了轉身退下的魏延,卻沒有正眼看他,低眉說道:“此戰若勝,你部所領封賞與趙雲部相同。”
魏延聞言一喜,轉念又更加羞愧難當了。
袁耀仍不看他,隻是表情嚴肅的繼續吩咐:“此戰趙雲部為主力,若劫營不成與你無關,但若你截擊潰兵不成,讓敵軍主將從你眼下逃走了,到時候就別來見我了,什麼屯長,軍候也就別做了,自己去火頭營給我背大釜去!”
“唯!”
看著魏延一副懊惱模樣,袁耀終是消了些氣,又隨聲囑咐道:“若樊城援軍過多,盡力拖延即可,不可莽撞拚殺,要隨機應變。”
聽到最後一句叮囑,魏延心中一暖,更是慚愧不已,再不容過多思慮,隻得諾諾應聲,領命而去……
處理完魏延這個主要不穩定因素,袁耀並沒有再說什麼,一切安排妥當,自己也不能隻在新野等消息。
於是其親自帶著傅肜和二百宿衛,跟在韓浩的部隊後麵不遠處,以作督戰。
隨著時間推移,夜色愈發深沉。
趙雲領著千餘騎兵,出了新野,便快馬加鞭一路向南。
新野距鄧城百餘裏的路程,不到一個時辰,便來到離鄧城十幾裏的位置。
為了繞過劉表軍在鄧城北側和西側建立的兩處別營。
此時,趙雲按照戰前計劃,下令全軍調頭向西,直接插入鄧城西側的密林中,然後借著密林的掩護,繞到鄧城南側。
林間草木繁茂,又是夜間行軍,到底是有些不利於騎兵行進的。一路穿過,待到達鄧城以南、漢水北岸的開闊地,已是醜時將過了。
遠處燈火竄動,正是劉表的圍城大軍的主營。此營沿江而建,與江中水寨連成一片。
“阿蘭。”趙雲低聲對身後少年命令道:“一會衝破營門,你領五百人沿江放火,專燒水寨,我領其餘人馬專燒陸營。
記住必奮力向東,橫穿過去,引火燒營為主,切勿過分與敵糾纏。”
“唯”
夏侯蘭應聲得令。
此時的敵營中,一眾將校軍士正睡得安穩,隻有幾支巡邏的隊伍穿梭於營寨中。
西側的營門不大,門前稀疏的鹿角,兩側各有一處箭樓,營門樓上另有三兩個值守軍士,整體看上去布防算是簡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