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全軍覆沒(1 / 2)

張天明帶領大軍長途跋涉。西部山高嶺峻多。行路特別艱難!又走過不少崎嶇羊腸阪路,一路顛簸,有的運糧車車輪都斷斷了。要臨時修整。。

一路上不但要風吹日曬,還要防著豺狼虎豹,路的兩邊經常有野獸出沒。

有時候荒無人煙,有時候遇到水路難行,迷失了方向。臨近傍晚還找不到住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人疲馬乏又渴又饑。還要擔著行囊邊走邊砍柴,取水煮粥充饑。

張天明不管士兵們的疾苦,一到平原,就命令軍隊全速前進。

但事實上,長途奔襲,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

在戰爭中,有這樣一句話:兵貴神速。軍隊的行軍速度對戰爭中的局麵有著壓倒性的作用。

在戰鬥中誰能快速掌握戰局情況並將軍隊快速部署,就能占據先機,

在大夏國曆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奔襲戰發生大夏建國初期,大夏名將吳迪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長途突襲。

他親自率領五萬騎兵,用了一晝夜的時間,行軍全程大約四百裏地,在天亮之後,向毫無防備的敵軍發動突襲,大破敵軍,斬殺了十萬多萬人。場麵十分慘烈,從此吳迪將軍名垂千古。萬古流芳。

這長途閃擊奔襲,所能達成的作戰效果極為驚人,然而受限於運輸工具和士兵的體能,這種作戰模式難度極大、副作用也非常嚴重。

據說急行軍百裏,與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損失上將軍,急行軍五十裏與敵人爭利的隻有一半士兵能趕到。

為了急行軍,張天明命令士兵們輕裝上陣,為的是在長途奔襲的過程中,保持足夠的戰力,同時,也可以盡最大限度減輕戰馬的負擔,以便在到達戰場後還能保持相對充沛的體力投入戰鬥,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閃擊效果。

所以,在急行軍途中盔甲齊全的景象,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其實不隻是騎兵,為了保持體力,古代的步兵在行軍途中一樣也是不穿戴盔甲的,部隊的各種輜重通常都是由牲畜和車輛來馱運的

但是這樣一來,又會麵臨另一種危險,當遇到敵軍伏擊偷襲時,沒有盔甲在身的軍隊往往就會成為被屠殺的對象。張天明一路上在隊伍的尾部,經曆好幾場搶劫屠殺。前麵的部隊全速前進。自顧不暇,根本沒人支援。損失慘重。

所以當張天明趕到正陽的隔壁縣肅州時,隻剩下了二十幾萬士兵。

張天明抵達前線之後,立即對軍隊各級將領進行了調換,主動出擊。

金光國一看大夏國大軍到來。主帥正是大夏國輔國大將軍張天明,根據二皇子牧仁傳回的消息,此人冒進,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不聽勸阻。於是就為張天明量身定做了一套方案,把軍隊分成兩部分,一明一暗。小將貝兒在明,金光戰神巴圖在暗,命令士兵加固壁壘,為張天明布下了一個大大的圈套。

由於大夏情報不通,竟然對於金光國增兵一無所知,張天明以為金光國主帥仍然是貝兒,這個無名之輩。且自身兵力處於絕對優勢,加上張天明本就肩負著與金光國決戰的使命,最終張天明決定速戰速決。盡快打敗金光國,凱旋而歸,加官進爵!

到了前線。張天明一見是貝爾一個無名之輩,更加輕敵,忍不住發聲吆喝:“無恥之徒,趕快滾回你們的老家去吧,告訴你們的國王,洗淨脖子,等著老子去砍頭。”

對方也找了一個能說大夏國語言的人:“呔!你是哪個無名之輩,敢來罵你貝爾爺爺,還不速速投降。可保你們全屍!”

張天明一直功利心極強。也好麵子,他最煩別人不知道他的大名,聽到對方對他的侮辱,他一刻也等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