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合理膳食,改變飲食結構(1 / 3)

骨質疏鬆的發病雖然是多因多果,但從防治方麵來講,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89年提出的三大原則:補鈣、運動療法和飲食調節。

飲食調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6個問題:

(1)每餐可以沒有肉,但不能沒有豆:豆類特別是黃豆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和鈣。

黃豆蛋白質的含量高達40%,500克大豆相當於1000克瘦牛肉、2000克半肥半瘦的豬肉、6000克牛奶。含蛋白質之高可居食品首位。

黃豆中鈣含量也很高,100克(2兩),含有鈣367毫克。如一天吃半斤豆類(250克),即可獲得917毫克的鈣。

另外,黃豆中含有黃酮類物質,有類似雌激素樣的作用,被稱為植物雌激素,在骨形成中,具有抑製破骨細胞活性的作用,可以代替“性激素補充療法”,且沒有性激素補充療法帶來的那麼多副作用。

還有一點作用,就是可降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豆類中有一種固醇叫豆固醇(穀固醇),本身不能被腸道吸收,還可阻止膽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膽固醇血症,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冠心病。

可見,吃豆類既經濟,又可獲得高蛋白質和鈣,預防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疾病,多吃豆類可謂一舉多得。

但大豆作為功能性食品,除含有營養素外,因含有植物雌激素。

食入過多對人體是否也會有不良影響呢?至少對嬰幼兒和兒童,豆類製品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引起性激素代謝紊亂,對成長發育不利。

(2)終生不斷奶:喝牛奶與不喝牛奶大不一樣。

作者曾在骨質疏鬆門診對805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不喝牛奶的586人中患骨質疏鬆的247人,發病率為42%,而喝牛奶在5年以上者219人,患骨質疏鬆的74人,發病率為33%,明顯低於不喝牛奶的人。說明喝不喝牛奶與骨質疏鬆發病有顯著相關性。

喝牛奶可獲得充足的鈣,合格的牛奶,1市斤(500克),含元素鈣大約600毫克,也就是每克牛奶含1.2毫克鈣,通常說1克含1毫克。如每天早晨喝半斤奶可得到250~300毫克鈣。

牛奶中不僅含鈣豐富,還富含優質蛋白質。

國人過去很少喝牛奶,一是生活習慣,二是經濟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會走進普通家庭。喝牛奶是獲得優質蛋白的重要途徑,與人民健康有密切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提出“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口號的道理。

有人喝牛奶不習慣,喝牛奶後甚至出現腹痛和腹瀉。為什麼?怎麼辦?這是由於這些人缺乏乳糖酶,該酶的基因表達不足。解決方法是:第1周每天喝1口牛奶,第2周每天喝2口牛奶,逐漸增加,可刺激和誘導乳糖酶基因的表達,最終每天可喝半斤至一斤牛奶。

至於喝牛奶還是喝酸奶、奶粉等製品,在骨質疏鬆治療中已有論述。

(3)多食些海產品。在海濱居住的人,吃海產品較多,遠離海濱城市的人,也應注意經常吃些海產品。因為海產品鈣含量要比普通食品高出很多倍。如,100克(2兩)海帶含鈣1177毫克(等於百分之一點多)、紫菜含鈣912毫克、蝦類含鈣882毫克、蝦皮含鈣量高達2000毫克(等於百分之二),經常吃可補充鈣的不足。

(4)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僅可獲得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可從中獲得鈣。如大白菜、油菜、雪裏蕻、茴香、芹菜、香菜、金針菜、核桃等。每100克中均可獲得100毫克以上的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