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的文獻中曾經提到過的、被後世學者們津津樂道的亞特蘭蒂斯文明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過?它的位置又在哪裏?那些曾經繁榮一時的城市--龐貝、巴比倫、佩特拉……為什麼都消失了?它們究竟遭受了怎樣的厄運?曾經統治過北中國的契丹人,他們建立的帝國曾盛極一時,後來為什麼神秘消失了?他們的後裔現今流落何處?
……
自從第一個非洲古猿終於站起身向前方望去的時候,人類就踏出了誕生、發展的第一步。幾百萬年彈指一揮間,我們仿佛正與祖先相對凝視,默默無言。今天的我們知道,人類的發展充滿了艱辛與掙紮,其間的無數奇跡與秘密,卻永遠無從知曉。幸好,在人類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各式各樣的文明相伴。屍體可以腐爛,天地可以倒轉,惟有祖先的思想,惟有智慧的光芒,在亙古長夜裏熠熠閃光。幾萬年前的輝煌岩畫、兩河流域的第一道曙光、愛琴海畔智者的辯論、黃河流域的辛勤耕耘……
我們一路走來,身後的文明如璀璨珍珠,被時間的線條串起,構成了這個蔚藍星球上最偉大的一幅風景。
對我們的文明了解愈深,也就對文明本身愈加敬畏。希望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能幫助我們的讀者靜靜檢視那些麵目模糊甚至已經消失不見的古老文明,從而拓展視野,開啟心智,在思考與探索中走向未來。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相關著述,在此謹致誠摯謝意。對書中存在的紕漏和不成熟之處,懇請各界人士予以批評指正,以利再版時修正。
半坡文化突然消失之謎
半坡遺址位於西安東郊半坡村,坐落在滻河東岸二級台地上,占地麵積約50000平方米。六千年前的半坡先民在這塊山川秀麗的土地上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從蠻荒走向文明,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化。
今天的半坡遺址大致形狀為一個南北稍長、東西略短的不規則橢圓形,分為大圍溝圍繞的居住區、圍溝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東的製陶區三部分。在發掘的大約10000平方米範圍內發現和出土了豐富的遺跡和大量的遺物,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係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半坡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情景。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原始村莊的安寧和平靜,似乎能看到人們正在使用當時的生產工具勞作,可是這個村莊的村民為何會突然消失?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突然放棄了這個地方?甚至連工具、糧食都沒有來得及拿走。到底是因為戰爭?洪水?災疫?地震?宗教恐怖?還是另有原因?
從今天的遺跡來看,這些可能性都存在,卻又都難以自圓其說。隻能作為一個未解之謎等待後人去解開了!
河源神秘“天書”石上究竟寫了些什麼
廣東河源市新豐江水庫畔桂山籮坑山澗中發現了一塊巨石,這塊巨石高約4米、寬約9米,讓人們驚奇的不是巨石的大,而是上麵刻著的上千個環形符號。
這塊神秘巨石是在新豐江水庫畔開發為旅遊景點的過程中發現的。幾個工人來到山澗一個長滿五六米高的野山蕉的較為開闊的地帶作業,當他們斬去雜藤,砍掉野山蕉時,他們被眼前的發現驚呆了:野山蕉下原來藏著一塊巨石,它從地底立起,形狀像帽子,中間略高一些。巨石上麵迎水的一麵由於澗水衝刷的原因顯得較為平坦,形狀就像一塊平台。背水的一麵則凹凸不平,極不規則。在巨石的各個麵上都刻有環狀的符號,其中迎水的一麵符號較少。這些符號多呈橢圓形,中部凸起,也有少數中部凹下,邊線刻痕深的多達0.5厘米以上,寬約0.2厘米,線條流暢圓潤,應當是人工雕刻所致,有些符號則因流水衝刷日久而顯得不太清晰。這些圓環大的直徑達10厘米以上,小的也有2厘米,單獨的形狀像地衣,成雙或多個相疊的大多是橫向排列,形狀像雲渦,有幾處圓環排列十分整齊形成一片,有如文字,其中在下側一處的符號群特別像古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