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府大火後十日,朝堂上禮部有大臣上書,楚王世子依禮應繼承楚王府,為新楚王。

這大臣的話還沒說完,就有臣子出來稟報,說自己收到一封信,楚奕默並非楚王的兒子……

話題一開頭,竟然有十多個臣子出來說,自己也收到信。

楚奕默是不是楚王的親生兒子,皇帝心裏門清兒。但是就這麼被曝了出來,皇帝心裏還真有些不是滋味。

眼見著有陰謀論的大臣已經在竊竊私語,說楚王府的大火,是不是楚奕默知道自己不是楚王親生兒子,怕繼承不了楚王府,所以才殺人滅口呢?

看他們越議論越離譜,皇帝不得不說道:

“眾卿家不用過多議論了,奕默的身世,朕清楚,你們不必多想,他和楚王父子一場,對得起父慈子孝這四個字!”

皇帝一錘定音。

待下朝後,朝臣紛紛打聽皇上的態度,對楚王府要如何安排。

有得了皇上授意的官員,開始轉述自己的小道消息。

原來皇帝是想,若是楚奕默願意繼承楚王府,就另擇地方,為他重建一座楚王府,楚王依舊世襲罔替。

楚奕默若是要認祖歸宗,念在他與先楚王父子一場,楚王承認的也就這麼一個孩子,爵位就還傳給楚奕默,不過待楚奕默百年之後,則要交出爵位。

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就是不知道這小楚王的親生父母那邊,又是如何想的呢?

楚奕默是陸家大公子,還是衛家的嫡外孫。

這件事情,也是從楚王府大火之後,在京城慢慢傳開。

如若不是有這些年陸家的經營,這件事情不會隻在小範圍內傳播。

以陸家今時今日的地位,一個屬於半圈禁的楚王府,一個空有名頭的楚王爵位,又算得了什麼呢!

陸家的商船從海外帶回的良種,大乾國各個州府都陸續開始種植,這才是真正利國利民的大事。

陸家人又是難得的勤勤懇懇,從不會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

陸長山帶著楚奕默去打獵,這一趟來回足足半個月。

這趟旅途,楚奕默得知楚王的計劃,他那楚王父親是真的想逃離楚王府那個無邊的牢籠。

追根溯源,楚王爺並不是楚家根紅苗正的血脈,都是李相國的自以為是,非要弄什麼楚王府出來。

李相國自以為給了楚皇帝外孫一個副皇帝的稱謂,就算是勉強補償了楚皇帝。自家孫子娶了楚皇帝的女兒,登基做了皇帝,也算名正言順了。

李相國自己心裏不發虛了,心滿意足,兩眼一閉去找他兒時的回憶了。

結果他這一手把個好好的楚王爺給坑死了。

人家本來也是一世家公子,就算沾了點先朝皇帝的血脈,先朝本朝也算得上是和平更迭,如果不是被這憑空出現的楚王府架了起來,他不知道過得多逍遙自在。

那些有心人士,你們想那麼多幹什麼?

自從有了楚王府,因為頂著前朝的“楚”,楚王就猶如一個活靶子。

他所有的行為都被放大了無數倍來觀察,來解析。

那些自以為是的人,都說要防備著楚王複辟,要防備楚家再改朝換代,到時候血流成河,將會天下大亂,老百姓流離失所,國將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