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過去,一直昏迷不醒的柴淵最後咽下一口氣,在曹化文、李峰等大臣共同商議,推舉其七歲的兒子柴昀登基為皇,曹太後不理政事,拒絕了曹化文建議其垂簾聽政的請求,曹化文自命攝政,李峰沒有意見。這三年,曹化文雖貴為大將軍,手中並無半分兵權,指揮不動士兵,曹化文曾拉攏宿衛軍統領衛平、親衛軍曹疾二人,可二人效忠於皇帝,並沒有倒向任何一方,加上二人掌握的兵馬人雖少,貴在精銳,一直護衛皇宮,保護曹太後及幼帝,深得重用。
三年裏,李峰派司馬懿到雍州接任刺史一職、魯肅則是接任涼州刺史,二人相互合作,屢次擊敗回鶻、吐蕃,尤其是司馬懿,七戰七勝,不但拔掉了吐蕃人的據點,還阻m了吐蕃人進入大周的道路。益州柴勝曾聯合吐蕃進犯雍州,司馬懿故意示弱於敵,以兵誘使大軍進入臨洮一帶,後兵分四路圍攻,使敵首尾不顧,破敵三萬餘,麾下大將伍雲召馬踏連營,一夜破寨數座,勇挫敵軍,槍挑名將數十員,威震天下。
司馬懿不請自來,反攻益州,遣伍雲召率五千輕騎經宕昌、渡羌水,走羌道,順流 直下,奪文縣,下陰平,一路上膽敢出兵,皆被伍雲召大敗,毫不客氣,司馬懿大喜過望,他本意是強渡羌水,橫掃陰平,結果伍雲召一人便擊敗了陰平郡守軍,太守吳顰率眾投降,在吳顰的引路下,陰平各倒戈相向,城內百姓夾道歡迎,看平見柴勝有多失去民心,柴勝也學人關門打狗,調兵北上,四路追擊司馬懿,司馬懿沒有上當,借機來一路打一路,四路大軍全軍覆沒。
北方慕容焯見柴彥屢次犯境騷擾,奈何軍隊尚未訓練,慕容焯大膽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向匈奴獻上幽州,借兵出征柴彥,柴彥一時未察覺,誤入埋伏,得黃弘、鍾氏淵等將拚死頑抗,得以逃脫,但最終因傷勢過重,柴彥死在撤退的路上。沒有柴彥這個絆腳石,慕容焯率領匈奴大軍繼續南下,冀州刺史曹元彰絲毫沒有動員反抗,懼怕匈奴,丟下冀州百姓不管,私自帶領家人離開冀州,被隨後追來的別駕邢國忠斬殺,其所帶的財富珠寶被邢國忠發給士兵,鼓舞士氣,起兵抗擊匈奴,同時派使者去朝廷及四方,請求大軍支援。
李峰得李儒的意見,命董卓先入並州,招攬柴彥舊部,然後遣馬超統軍隊先行一步,前往冀州支援。
李峰上朝覲見幼帝,向大臣陳述慕容焯引匈奴人入侵,需提兵前往征討,收複失地;提及曹元彰一事,曹化文臉色尷尬,曹元彰是他內侄,沒想到居然如此無能,拱手把冀州送人,隨後聽到李峰要出兵,曹化文心裏開始有了新的計較。
曹化文不但同意李峰的要求,還力主命戶部全力撥出糧餉供大軍。
次日,李峰統二十萬大軍出發,出發前,李峰讓李儒在京師代他總理一切,審配代掌司隸校尉,盧植被安排去汜水關,他有點不放心,曹化文太反常了,此次他帶戲忠、劉曄、法正三人為參軍、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