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數據統計得出,有74.67%的受調查者選擇向銀行、信用社貸款,有65.33%的受調查者選擇向親朋借貸,有24.67%的受訪者選擇向小額信貸公司貸款,有22.67%的受訪者選擇在互聯網金融平台貸款,有6.67%的受訪者選擇民間高利貸。大部份的樣本選擇向銀行信用社,親朋之間進行借貸。
選擇銀行進行借貸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銀行,信用社是國家正規金融機構,資金雄厚,信用高,依法經營,程序正規;因此大部分資金需求者都傾向於向銀行等正規金融單位貸款。
向親朋貸款的偏好較高的原因主要為,由於親人朋友互相之間較深的了解,可以省去很多的繁瑣程序,融資的時間成本很低,融資成功率較高。
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平台有著貸款方便,融資程序簡便,大多是信用貸款,方便,靈活,時間成本低的優點;但一般貸款額度小,利息高,期限短,所以貸款偏好不高。而民間高利貸的最大優勢為貸款門檻極低、額度較高、無時間成本;但利息也極高;因而貸款偏好很低。
3.3.2中小型家庭農場貸款渠道分析
在所調查的山東246戶家庭農場中,有113戶獲得過貸款,占比45.9%,有133 戶未獲得借款,占比54.1%;而調查的結果顯示有73.2%的家庭農場有資金需求,由此可見家庭農場得融資情況並不樂觀。其中113戶獲取過借款的家庭農場中,64戶家庭農場獲得來自農村信用社或農村商業銀行得資金,占比 56.6%;13戶選擇向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占比11.5%;有34戶為親朋借款,占比20.1%,互聯網方式融資的隻有2戶。
在所調查的江蘇省南通市和浙江省金華市111戶家庭農場中,有103戶貸過款,占比92.7,有8戶未借款,占比 7.3%。103戶借過款的家庭農場中,有63戶家庭農場獲得來自大型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占比 61.1%。這兩個城市的中小型家庭農場貸款成功率較高,大概是因為處於沿海發達地區,資金供給較為充足。但從貸款情況看,有39戶對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情況表示不滿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貸款申請的手續複雜、擔保要求高、額度小、期限短、審批時間長等[11]。23戶選擇向民間借貸,占比24.3%;有15戶為向親朋借款,占比 14.6%。
綜上,中小型家庭農場向正規金融機構貸款渠道比較單一,主要要集中向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商業銀行貸款,且貸款過程比較困難。由於農業的自身的弱質性,經營風險大、利潤小以及資金需求小而分散等原因,使得大型商業銀行不願意發展涉農貸款;商業銀行更願意將資金投向風險小、利潤高和貸款數量大而集中的大企業。
同時中國中小型家庭農場地經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而中國農戶大多數學曆不高,雖然有較豐富的種養經驗,但中小型家庭的創建需要新興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對他們的成功缺乏信心,不願向他們提供貸款。而其它的非正規金融機構渠道則存在資金供給不足,更無力承擔風險,導致了中小型家庭農場貸款渠道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