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遊,武將出身,於亂世中異軍突起,其武威昌盛,三年間,四處征伐,定下江山,於上京定都,稱帝,國號為安,安朝以武力爭得天下,安皇盛遊初登帝位,大赦天下,分賞有功之臣,分封七位異姓諸侯,與七位諸侯共治天下,十年之間,安朝武力強盛,外邦難以抗衡,其皆派遣使臣來朝,大安盛極一時。
時大安建立十年,逢安皇五十四歲壽辰,大宴四方來使。
宴會上,安皇突遭刺殺,身中劇毒,太醫極力救治,然,束手無策,時日無多。朝野激蕩,立儲之聲漸起,朝堂派係林立。其中當以二皇子陽為首,呼聲最盛,安皇權衡利弊,頒下聖旨,立五皇子越為太子,擇吉日登基,朝野嘩然。然,立儲不足五日,太子越突遇重疾,不治身亡。安皇震怒,命大理寺卿徹查此事。
二皇子作為主要嫌犯,重點調查,太子之事事涉儲位之爭,皇家,牽連甚廣,大理寺不敢鬆懈,全力尋找線索,卻未有進展。
太子之事尚未定論,外邦又聞風而動,邊關動蕩不安,諸侯抗敵,軍報不斷,安皇心力交瘁,二皇子主動請纓前往邊關,以證清白。曆時半載,邊關稍安。未等二皇子班師回朝,四皇子,七皇子又接連遇害,安皇悲怒之下,再難支撐,於床榻處憾然頒下遺詔,立二皇子陽為帝,七姓諸侯輔政。遂溘然長逝。
二皇子接旨繼位,邊關不穩,新皇專注於朝政,放權於七位諸侯,意在平定外患。一時之間,諸侯勢力勢不可擋,兵權分散,七姓諸侯又以渤王為首。散而集中。
眾人本以為大局已定,前太子與兩位皇子遇害之事,又迎風而起,越演越烈,前朝流言不斷。新皇迫於壓力,命大理寺重查此事。風口浪尖時,渤王趁機起兵,以“正朝綱”之名,舉兵殺上上京,朝野動蕩,郡臣激憤,一時間兵荒馬亂,戰爭一觸即發,渤王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兩軍破戰,百姓流離失所,餓殍滿地。新皇領兵親征,於西蜀與渤王軍會戰,然,渤王與其他五位諸侯會盟,六軍合一,兩方實力懸殊,大軍難當,新皇自知以己之力無力回天,命上將軍攜旨回京,與其胞弟九皇子單獨會談,其後新皇於西蜀禪位九皇子,封上將軍明安,為大將軍,平叛亂,輔新皇,九皇子臨危受命,與大將軍明安攜手平亂。
兩軍拉鋸,勝少輸多,戰爭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未料安王突然反水,給渤王軍以重創,轉投九皇子,九皇子抓住先機,與大將軍放手一搏。於故地西蜀,與渤王軍決一死戰,終劍斬渤王於馬下,曆時八載的叛亂終於結束,史稱“渤王之亂” 。
叛亂平息,九皇子班師回朝,於上京繼位,改國號“盛”,封大將軍明安為定北王,賜國姓。七王餘二,安王囚於封地,令定北軍看守,無詔不得入京,蘭王無功無過,一切照舊。
八載叛亂,一朝平息,盛朝百廢待興。
一切的故事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