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銀核射線(1 / 1)

公元4901年,距地球25800光年外,銀河係中心銀核黑洞:

華夏特派,恒星際航天飛船“誇父”二十號,於同年10月31日抵達。

該恒星際宇航特派組,由五人組成。其中包括三名當世頂尖的專家——暗物質動力學家蘭淼、宇宙學家汪珹、永動機研究學者葉瑄怡。

還有兩名軍官——國防部副部長諸若水、星際艦隊副隊長文翰。這兩位軍官身經百戰,他們負責三人的人身安全。

至於這幾位重量級人物聚集於一艦的原因,那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就在49天以前,即該年9月12日,中心黑洞發生有史以來亮度最大,所含能量最高的伽馬原生宇宙射線,射速高達10光年每秒,所檢測到粒子平均內能突破了1019吉電子伏特的曆史極限,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1019.1吉電子伏特!這樣的射線,恐怕可以擊碎三維誇克。

這在天文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各國的頂尖天文學家——噢,不,這是2500年前陳腐的稱呼,現在應該是\"宇宙學家\"。

他們都為之沸騰,紛紛掏出了壓箱底的探測器,爭相觀測射線後的原初宇宙,但什麼也沒得到。

不過這件事並沒有因為這個令人掃興的觀測結果而終結,幾天後,第9代FAST所拍撮影像曝光——影像中,一個環繞著光圈的大黑盤子靜默著,似乎並沒什麼異常,隻有一束束光,掙紮著被吸入視界之內。

每個黑洞都是這樣,它們“吃”多了想“吐”出來的前夕,都是這樣的,有如一個病人,難受但緘默。

可沒過幾秒,遽然,一條閃亮的射線從那個奇點噴湧而出,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就貫穿了懸浮顯示屏。外麵包裹著由細加粗的呈藍色的高能螺旋形粒子束閃著令人膽寒的藍光,迅速飛過,不一會兒又沒有了影蹤。

就這短短的31秒,整個人類文明都沸騰了,各國虎視眈眈,派出一支支探險隊,希望找到自然恩賜的禮物。

可能一些曆史不好的底層工作者不明白——怎麼這種事情值得全人類文明都把眼光投到這上麵呢?

畢竟當今,人類的足跡遍及銀河係的每一片星雲,每一個恒星每一個地球。簡而言之,除了無法克服那巨大引力場的黑洞以及密度大到極致的中子星以外,銀河係的四麵八方都被人類踏足。

而且,這種宇宙射線即使亮度最大,能量最高,也最多引起宇宙學界的沸騰罷了,對人類科學又沒有利用價值,怎麼能引起全人類的關注呢?

事情要從50年前說起了,事情要從50年前說起了,公元4855年,在人類將大麥哲倫星係的各個角落探索盡後,人類將視角轉向銀河係的最終章——銀核。

公元4856年年初,宇宙中的第一支人類艦隊出發,該艦隊由五艘恒星際航艦組成,其中包括一艘星際戰艦、兩艘衛艦,以及兩艘科考專用巡航艦組成,隸屬於漂亮國。

其配備有最先進的宇宙洋流分析器,粒子對撞機、熱成像儀等種種設備,並有數十位世界聞名的專家進行無時無刻地操作著他們進行探測。

當時,暗物質動力學才剛剛起步,戰艦普遍使用的是能級遷躍式發動機,故兩年左右,該艦隊才到達銀核。

很巧,他們正好遇上了一次宇宙射線。

據說一艘衛艦正位於奇點正對位,在發生的一瞬間,該衛艦立馬被高能粒子束貫穿,並很快化為了灰燼。艦上94人,上到艦長下到士兵,無一人生還,全部遇難……

不過,在發生後的宇宙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些令人興奮的小東西:

第219號元素鋈、第218號元素鍚、第219號元素鉉。

盡管數量微乎其微,有甚者甚至隻有幾微克。但它們仍在前沿技術領域——尤是暗物質動力學以及粒子能級遷躍引擎方麵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於是,嚐到甜頭的人類決定“守株待兔”,日後雖也有幾次該類事件,但無一例外,撲了個空。這其實也難免,這幾次發生相比4858年那次,不僅是速率慢,能量也遠遠差著。

可這次不同,這是有史以來人類所記錄到的能量最高、粒子平均速率最快的伽馬射線,這可是文明大步邁進的一個機會,人類怎能不為之沸騰呢?

一艘艘航艦爭先恐後的從銀河係的各個角落出發,代表了各個國家的勢力,這無疑是一次引擎之間的比拚。

誰先抵達,誰就有機會擁抱一次大發展的機會。

可他們想不到的是,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