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須彌寺安居遂寧(1 / 3)

晚上十點多,高鐵到了遂寧站,十個小時的旅程讓我有些疲憊,下了火車,我就跟著人流出站。

由於我提前給我媽說了,今晚上回家的消息,我媽提前給我叫了一個熟人司機開車來接我。我打電話給司機,他說路上有點堵,還有一會兒,我閑著無聊,就在火車站閑逛,打算找一個人少好找的地方等待。

走到廣場上,抬頭就看到一個碩大的城市宣傳牌: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記得以前看過遂寧市的地方誌,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蜀後,置遂寧郡。寓意“平息戰亂,遂得安寧”而得名,算起來確實有1600多年的曆史了。

我想既然遂寧得名於“平息戰亂,遂得安寧”,希望這次回遂寧,也能平息我在紛亂塵世變得狂亂的內心,得到真正的安寧。

據傳說,遂寧市的中心點是四川省的地理中心,因此在地理環境上,遂寧具有“天下中心”的地位。

俗話說,前有照,後有靠,此風水之寶地。前有水給人一種生氣之象,流動的水在居住地周圍,在風水中引為財氣之門,後有山給人一種靠山踏實的感覺,可以藏風納氣,穩如泰山。風水講究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環境生存空間,而遂寧就是這樣一座環水靠山的風水寶城。

遂寧這座風水寶城,也是人傑地靈,不僅孕育了許多曆史名人,還有許多美好神奇的民間傳說。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觀音三姊妹在遂寧出生、修行、得道的民間傳說。

傳說上古時期,一支神秘的西域部落舉國東遷,落腳在水草豐茂的涪江中遊.建立了一個城邦國——北厥國。遂寧城東南的龍坪鄉,據說就是當年北厥國舊址。

國王妙莊有三個女兒,分別取名妙清、妙音、妙善。美麗聰慧的三姊妹,一心向佛,不願遵父命出嫁。妙莊王衝冠一怒,放火燒了三姊妹終日誦經禮佛的北厥寺。

北厥寺的衝天火光映入西方如來的慧眼。佛祖拈花一揮,點化了葬身火海的妙氏三姊妹和五百僧眾。三姊妹同時得道成為觀音菩薩,根據佛祖旨意,分別在遂寧廣德寺、靈泉寺和南海普陀山參佛悟道,普度眾生。

所以遂寧也被譽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

我想起夢裏那條大蛇所說,我的故鄉有我所有想知道的答案,對於這一生我還有些遺憾和不甘吧!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我也像你一樣有一顆慈悲之心,為什麼你能修行得道,而我卻誤入歧途,狼狽不堪呢?你能告訴我答案嗎?

我想知道我為什麼而生,為什麼一生要經曆這麼多磨難。難道隻是因為一句簡單的天注定嗎?老天爺為啥要追著捉弄我?難道就憑你是老天爺,你就能隨意捉弄我?我一生與人為善,以德服人,你也太不講道理了!我不甘心,除非你給我一個讓我心服口服的答案。要不然你能這樣捉弄我,我就不能捉弄你?我怨天尤人,我怨死你!

我越想越氣,又開始有些憤憤不平,我意識到這樣不好,平複了一下情緒,心想還是算了,我這麼善良寬厚,初中就能以德服人,現在我也以德服天,如果這樣老天爺還不講理我也不跟老天爺一般見識!

平複好情緒,我想這次回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陪伴父母,送妹妹出嫁的。想起過往回家,我都帶著一種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慌亂焦慮心情,害怕別人知道我混得這麼狼狽不堪,這次回家的目的明確,也就沒有那麼慌亂了,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也就沒那麼焦慮了。

這時候,司機打來了電話,按照指引,我找到了司機的車,打過招呼,坐上了車,然後往家的方向駕駛。

一路上和司機沒什麼話可說,於是我又開始陷入沉思。

我現在住在西眉鎮,我以前不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叫做西眉鎮,後來專門去看了地方誌。

西眉鎮,地名由來:因場鎮西岸有須彌寺。“須彌”在當地方言與“西眉”同音(四川人將“眉毛”讀作“迷毛”)。取唐朝李鹹用《巫山高》中“西眉南臉”之意,即西施的眉毛(泛指美麗女子),南威的臉,故而得名。

這座須彌寺,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位於今西眉小學院內。我記得我小時候,曾經在西眉小學念過小學六年級,但是不記得有這樣一個須彌寺,隻記得好像有個黑神廟。

“須彌”一詞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教的宇宙觀。須彌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積”等,因此須彌山有時又譯為“妙高山”等。須彌山(梵語: 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於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

按理說,寺廟的命名,不僅要符合宗教信仰、曆史文化、地理環境等多重因素,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和需求。我也不明白這個小鎮上為什麼會有一座以“須彌山”命名的寺廟,須彌山可是佛教中的一座神山,它被認為是支撐整個世界的柱子,是世界的中心,相傳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有善見城,為帝釋天所居之處。不過又想到“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的典故,又覺得沒什麼不合理的。而且照佛教說法,任何行善積德之人,皆可轉生帝釋天。

西眉鎮,原本是屬於遂寧管轄的,在我念高中的時候,撤銷遂寧市中區,才劃歸安居區管轄。

地方誌上說,安居區的地名由來,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剛縣名安居縣,以取安居樂業為吉祥之意命名。

雖然魏征評論隋文帝:“但素無術學,不能盡下”。但是隋文帝他真的算得上難得的明君。他節儉愛民,時時把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放在心上,一個努力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君主,怎麼會不受到百姓愛戴呢?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開創“開皇之治”。雖然隋文帝一直避免姑息養奸,甚至不惜大義滅親,但是隋朝滅亡的很大原因,還是由於姑息養奸造成的,這大概也屬於時也、運也、命也。即使一個盛世王朝尚且無法避免滅亡,更何況我這樣一個卑微的小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