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二十年後中國教育可以走進先進國家之列(2)(1 / 1)

第六,正確分清管理與改革的關係。首先要嚴格管理。核心是嚴。嚴師出高徒,這是真理。校領導要嚴格要求教師,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教育領導部門要嚴格要求學校領導。現在的情況不是這樣,而是反過來的。我前麵已經講過,教育界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好多不屬於改革的範疇,而是出在管理方麵。隻要管理上去了,問題就解決了。現在群眾的不少意見,也是集中在這個方麵。不能把改革當成一個筐,什麼都往裏裝;更不能拿改革做幌子,掩蓋自己在管理方麵的無能和不作為。

馬國川:現在有一個說法,"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怎麼才能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呢?

張保慶:這個口號提得不錯,但落實起來很難,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要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除了我上麵講的六個方麵外,還要把以下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幾對矛盾切實解決好:第一,在教育係統內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幼兒教育一定要統籌安排,使其和諧發展,不能顧此失彼。第二,在同一類的教育的內部,要在速度、數量、質量與效益方麵找準平衡點,實現這幾個方麵和諧統一。第三,一定要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教育和市場經濟的關係,絕對不能簡單地拿市場經濟的路子辦教育。這個關係如果處理不好,教育就會走偏方向,後果就不堪設想了。第四,要統籌兼顧國家需要和社會需要。比方說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發展如果能同時滿足國家和社會兩個需要,何樂而不為?如果兩者有矛盾,則首先要滿足國家需要,然後再滿足社會需要。現在各類高校在校生的規模已達2700萬人。這個規模,就國家需要來看,夠了。因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不到一定水平,吸收、容納不了那麼多高級人才。目前在滿足國家需要方麵的不足之處,則主要體現在質量方麵,即培養出的人才質量、規格,不完全對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在滿足社會需求方麵的表現形式則比較複雜。因為隨著獨生子女上大學時代的到來,相當多的學生及家長不再滿足子女有高校上,而希望上本科、上重點,甚至非清華、北大不上。這裏有合理成分,但也有期望值過高、偏頗的問題。都上重點,都上清華、北大,根本辦不到,也無必要。對此需要引導。第五,宏觀上要處理好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問題。有一些人認為,高校發展快了,質量肯定會出問題,這不完全對。質量和數量是一對矛盾,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沒有一定的量就沒有一定的質,你質量再好,就幾個人,能行嗎?但話又說回來,一定的質又反映一定的量,質是量的本質。沒有質量的量是沒有用的。同時,質量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質量要求,且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如果把兩者完全對立起來,事情就不好辦了。

怎樣才能辦到人民滿意呢?我看很難。因為矛盾總是長期存在的,一個矛盾解決了,另一個矛盾又來了。關鍵不在口號,而在工作。

馬國川:是嗎?

張保慶:我對我們國家未來教育的發展充滿信心。今後,隻要不犯大的方針性錯誤,我認為,再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我們的教育完全可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馬國川:換句話說,二十年後各種矛盾可能就少得多了?

張保慶:矛盾是仍會存在的,不過矛盾的性質會發生變化,矛盾的表現形式也會同現在不一樣。人們總是在不斷克服矛盾的過程中前進。二十年後,我們現在所思考的問題肯定大部分都會得到解決。

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現在充其量是一個教育大國,但遠遠不是教育強國。二十年,並不算長。我們必須隻爭朝夕,殫精竭慮,臥薪嚐膽,發憤圖強!

采訪時間:2009年6月29日

采訪地點:北京西單大木倉胡同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全書選載完畢,更多精彩,請見原書。呼籲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