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這種病(1 / 2)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壓力山大”、“窮忙”這樣帶有自嘲意味的詞語成了職場流行語。朋友間表達關切的句子,也從“幹嗎愁眉苦臉的”,變成了“別那麼焦慮行不行”。

台灣漫畫家朱德庸開過一個專欄叫“人人都有病”,用簡約俏皮的四格漫畫,把不同類型、活色生香的都市男女,放到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各類場景中,調侃五花八門的“都市病”。除了心浮氣躁、迷惘彷徨、空虛寂寞、失落困惑、羨慕嫉妒恨等症狀之外,如今人們的“病曆”上,又“與時俱進”地多了一個新詞--焦慮。

焦慮這種病,可以說是各種小病的集大成者。如果把羨慕嫉妒恨這類心態比做普通感冒的話,那麼焦慮就是傷寒,而抑鬱則更重。這種病成因複雜,不易根治,是多種心病打包整理後的升級版,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後果還可能很嚴重。

有的員工,尤其是女孩子,喜歡在辦公桌上放一些小花小草,既淨化空氣,又美化工作環境。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沒想到,一名女員工在內部討論會上告訴大家,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裏,她焦慮萬分。

原來她不僅在桌上養了一些綠色植物,還弄了個魚缸養了幾條小魚,每天喂食換水,嗬護備至。因為要回老家過年,她隻好把魚缸留在公司,但是從放假離開公司那天起,她就開始擔心那幾條小魚,怕它們會死。

她說,春節在家的那幾天總會想起辦公桌上的魚,然後開始焦慮,怕辦公樓會斷電,魚因氧氣不足窒息而死;即使沒斷電,也怕魚缸的電插座連續使用會走火;天冷的時候又擔心魚會凍死……好不容易盼到的長假卻沒能好好休息,她隻想著早點兒回公司。

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焦慮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焦慮症的發作屬於間歇性,由具體事物的刺激而引發,並且分為輕微、嚴重等不同等級。輕度焦慮的症狀是,在某一時段、遇到某些問題時會感到焦慮,等到事情過去、問題解決了,焦慮症也就不治而愈。

一名新業務員剛進公司,我們告訴他,我們的產品應用領域很廣,電廠、水泥廠、鋼鐵廠、焦化廠、化工廠、礦山等都使用空壓機。小夥子聽了以後很有激情,覺得產品很好賣,要大幹一場。3個月過後,他垂頭喪氣地回來說,每天在市場上跑,卻連一份訂單都沒拿到。簽不到訂單就沒有績效,他的底薪又不高,吃飯、住房、交通都要花錢,小夥子開始焦慮了。

好在這名業務員很聰明,也很有毅力。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摸索出了門道,簽下第一份訂單。一年之後,他終於幹出了不錯的業績。但是一問,他還在焦慮,因為行業競爭激烈,小夥子好勝心強,跟同事暗中較勁兒,每天都跟時間賽跑,忙個不停。

幾年後,小夥子成為能獨當一麵的區域經理,沒想到他的焦慮症也隨之升級,經常茶飯不思,做什麼都沒勁兒。有一天,他突然暈倒在辦公室,醫生診斷他為“虛勞”,讓他在家休養,先把心病治好。

一個人一無所有的時候,會為溫飽而焦慮;做出成績的時候,為更上一層樓而焦慮;獨當一麵的時候,責任帶來更大的壓力……這就是中度乃至重度焦慮症患者的心理軌跡。中度焦慮症患者會在沒有特定刺激的情況下無來由地犯病;對某些重度患者來說,仿佛從上班的第一天起,焦慮就如影隨形。隨著焦慮程度的加深及發作頻率的加快,讓他們焦慮的已不是具體事物,而是工作本身。

從時間上看,每逢節假日的最後一天晚上,或是月底、年底需要交計劃、總結的時候,就是上班族焦慮症的高發期;從職業上看,從事金融、法律、醫護、客服、銷售等工作,需要經常與錢或人打交道者,是焦慮症的高危人群。以性別分,在職場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焦慮;以職位分,一家公司裏,職位越高者越常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