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桃縣若論占地麵積,實際上是比春來縣要小上一些的。
當然,春來縣在整個伯山府出名便是因為有座纖雲書院。隻這一點周圍幾個縣是比不了!
不過在進到桃穀縣之後,郭尋南第一件事並不是去找王贈的孫子王詠。而是要先去一趟城東那邊的判官廟。
春來縣以及周圍四縣都算是屬於城隍王贈管轄的範圍。
但是除去春來縣,其他四縣若無伯山府江神的法旨,平日裏王增是不得走動的。所以春來縣周圍四縣一切陰司大大小小的事務又都由四位判官管理。
如今郭尋南來到穀桃縣的地界,自然是要先和這裏的判官打個招呼。
且點化王詠一事,王贈事先也給桃穀縣的這位判官打了招呼。
城東的判官廟說是一座廟,實際上要比武少城的文廟要簡陋太多,隻單單一間屋子,並沒有主殿和偏殿這一說。
且城東這邊算是穀桃縣中大戶的墓葬地,雖然這裏常年有人打掃,也專門有人守靈,一般人沒事不會往這邊跑。
判官廟除了清明、中元那幾個特定節日外,其餘時候都顯得格外冷清。
就如今日,烏雲遮蓋不見太陽,幾點微末雨點下來,就更不見人了。
郭尋南現在雖學了避水術,但還是習慣性的撐起傘來到了判官廟。見判官廟內立有一紅須紅麵,一手拿筆一手拿生死簿的官袍中年男子的神像。
郭尋南走到神像下拱手拜道:“在下郭尋南,受春來縣王城隍所托……途徑此地,見過劉判官。”
王贈跟他說過,穀桃縣的這位判官姓劉。
話罷,就見神像有了異動,一道人影從神像下走了下來。
劉判官現身後先是打量了一眼郭尋南,然後道:“你既是個修道之人。為何要應王城隍之托,來點化他尚在人間不成器的孫子?要我說如我們這般的陰司香火神,就不該再摻合人間的事。”
不難聽出,他言語中對於城隍王贈頗有微詞。
也似乎王贈沒有告訴他,郭尋南是“天人”的事情。
郭尋南想了想回答道:“王城隍幾次求我……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不得已,我向他做下保證,對於他孫子,我隻能是盡力而為,若是能浪子回頭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沒辦法。”
見郭尋南說的無奈,劉判官也不打算在為難郭尋南。畢竟王贈也是幾次有求於他去幫他孫子王詠……
一次兩次還好推脫,次數多了也就不好推脫了。畢竟王贈怎麼說都是他的上司,且上司有求於他,他能如何?
就更不要說郭尋南一個凡人對於王贈所求就更難推脫了。
這一點上,他和郭尋南倒是有共性的。
劉判官隨即道:“關於王城隍所求,我也隻能是盡力而為。”
他這一句盡力而為倒是也真的是盡力而為了。原本的王詠壽命是八十歲,但是在王贈的幾次央求下愣是給改到了八十一歲。
不過按照王詠一生賭鬼相窮苦潦倒一輩子的命運,讓他活八十不如說也是一種變相的折磨了。現今讓他多活一歲,真不知是對他的獎勵還是懲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