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玉,昨晚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了先秦諸子的縱橫恣肆;我夢見了始皇的雄關萬裏;我夢見了漢唐健兒的張揚桀驁;我夢見了文人騷客的憂愁失意;我夢見了冠軍侯、夢見了嶽武穆、夢見了李太白、夢見了杜子美……也夢見了這堂堂上下五千年!

第一幕:商紂王

商紂王,即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姓“子”,名“受”(一說名“受德”),是商朝最後一位君王,諡曰“紂”,也被稱為“殷紂王”。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紂王是曆史上少有的暴君之一,所謂“酒池肉林”以亡國說的就是他了。當然,按照古人男權思維的一貫做法,這種亡國之“鍋”又被扣在了妲己的頭上,是“紅顏禍水”在古中國較早的演繹。

中國人對紂王的印象,不可謂不壞,現代人對其最大的印象,來自於明人小說《封神演義》。當然,小說並非其“劣跡”的唯一“證據” 。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紂王:“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北裏之舞,靡靡之樂;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不過紂王縱然有昏庸的一麵,但絕不可能是野史上所說的那樣荒淫無道。作為君主,他能從兄弟中脫穎而出,繼承大位就說明他這個人不是無能的,起碼是個聰明人。

看看史記中是怎樣記載紂王的呢?《史記·殷本紀》:“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可見紂王本人不僅不昏庸,而且還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一個人。但為什麼包括野史和電視劇都對紂王本人過度黑化呢?其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為了自身的統治需要。

眾所周知,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奪取了政權的周王朝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也為了獲得道義上的支持,就對紂王進行了黑化和汙蔑,借此來保證自身的正確性。所以紂王被黑也是必然的,畢竟他是失敗者。那麼紂王本人是否具有才能呢,如果有,為什麼不挽救自己的統治呢?

首先我們看紂王他老爹給他留下的是一個什麼爛攤子。紂王老爹帝乙繼位時商王朝已走向了沒落。內有奴隸貴族大肆揮霍欺壓,外有周部落和東夷犯邊,可謂是危機四伏。帝乙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就多次討伐,結果死在了征討的路上,給紂王扔下了個爛攤子。

你說紂王能怎麼辦,隻能韜光養晦,慢慢地對敵人下手。他為了鞏固統治,將四大諸侯騙進了國都,殺死了九侯和鄂侯,這也是冒險之舉。但沒辦法,國家太混亂了,需要好好整頓。在國內,他提拔中下層,釋放惡人,這實際上是取消世襲製,瓦解奴隸製度的一種方式。

但可惜沒成功,因為舊勢力太強大了,僅靠他一個人不可能成功。在他整頓國內的時候,東夷又進犯了,他不得不對東夷用兵,將國內的兵力都放到對付東夷上,以至於武王伐紂的時候國內無兵可用。最終紂王就在失敗的陰影下自焚了。

這就是紂王的一生,一個被過度黑化的君王,或者說,一個時代的可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