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個女孩子來講,十四歲本應是美好的青春年華,可到顧小婧這裏,卻成了一切痛苦和悲傷的起點。
顧小婧的父親名叫顧若威,是鈺城顧氏集團的董事長,年紀輕輕便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還娶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學學妹解語詩。夫妻倆相敬如賓,婚後生活很是甜蜜,而顧小婧的到來也為這一切錦上添花,作為家裏唯一的孩子,她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從小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自記事以來,顧小婧就沒怎麼見過父母吵架,即便有也是以父親的讓步結束。直到她十二歲那年,父母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起因是外公的醫療費用問題。
當時,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外公在下樓時不慎滑倒,折了兩條腿,高額的醫藥費和住院費讓母親頭疼不已,不得不向父親求助。
很不巧當時顧氏集團陷入了債務危機,父親手頭上的資金都拿去救急了,沒法支付外公的醫療費用,夫妻倆因此吵架。由於顧小婧的房間與客廳僅有一牆之隔,她能夠清楚地聽見父母的聲音:
“若威,爸明天就要做手術了,求求你再想想辦法吧。”
這是母親說的,從中不難聽出她的焦急和無奈,可回應她的卻是一個堅決而冰冷的聲音:“我已經說過,沒錢就是沒錢,你還要我怎樣?”
“你認識的朋友那麼多,找他們借點錢吧,或者去銀行貸款,這樣一定行的。”
“公司欠的債已經夠多了,你還想讓我借錢!等公司度過難關再說。”父親的音量足足提高了兩倍。
“那你讓爸怎麼辦?讓我怎麼辦?”母親帶上了哭腔,“我和我哥東拚西湊,就隻能拿出那麼點錢。”
“你自己去借錢,我還要忙公司的事,沒空跟你說。”
一陣摔門聲後,客廳很快恢複平靜,隻餘下幾聲幽幽的哽咽。
後來,母親拉下臉皮,同舅舅找遍了親朋好友,東拚西湊總算攢夠了外公的醫藥費。待外公康複後,母親卻瘦了不少,顧小婧也明顯感到母親在那段時間老了許多。
除此之外,顧小婧還發現,父母之間似乎多了一道無形的屏障,父親對母親說的話越來越少,態度日漸冷淡,也不再日日歸家,有時甚至一連十多天不回去。母親非常擔心,時常打電話詢問,起初還會遭到父親的嗬斥,後來就連電話也打不通了。
某次父親離家時,顧小婧終於按捺不住性子,決定跟去看個究竟。父親是開汽車出去的,她便和吳秋梓結伴,共乘一輛出租車,緊跟在父親的車後。
夜幕下的鈺城比白天更加繁華,除了店鋪和商場以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攤位分設路旁,上麵擺放著最新款的衣服褲子、漂亮的小裙子、名牌鞋子、精美掛飾、小巧玲瓏的手工製品,這些平常最能勾起顧小婧興趣的東西,此刻全都失去了作用,她雙眼直直地盯著父親的車,生怕一轉眼它就消失了。
不多時,父親的車子減慢速度,駛入一片小區,顧小婧便讓司機停下,隨後匆匆付了車錢,同吳秋梓一道跑進小區。兩人緊盯著父親的車尾,始終與之保持大概十米的距離。
等到父親停車後,顧小婧和吳秋梓躲在草叢後麵,探出腦袋觀察,卻見到了令顧小婧終生難忘的一幕——顧若威拉著一個年輕女人的手,嘴上不住地說著什麼,身邊還站了個十幾歲大的女孩。
顧小婧原以為,父親是因為之前的事情而生母親的氣,才會不願意待在家裏,若不是親眼所見,她可能永遠也不會想到父親會找外遇。一日夫妻百日恩,何況父母一起熬過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卻演變成了如今的秋毫見捐。
她所珍視的幸福都在一瞬間土崩瓦解,內心對那個生她養她的男人徹底失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和那對母女一同消失在不遠處的轉角而潸然淚下,任憑吳秋梓如何安慰都無法平複情緒,以至於後來回了家,她連燈都不開,就這麼靜靜地坐在客廳,腦海中還倒映著方才所見,使她心如刀割。
她想著想著,不禁開始猶豫是否要將今天的事情告訴母親,要是說了,母親會非常難過,可要是不說,母親可能會被欺騙更長時間,在將來的某天得知此事後更加痛苦。權衡利弊後,她最終決定把這件事告訴母親。
“小婧?你怎麼不開燈?”母親開了燈,隨即詢問顧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