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的相遇本就是充滿著不確定性的。
文竹是完全懂得這個道理的,來往皆是過客,又何必念念不忘。過客既已走遠,何必渴望回響。
按下刪除鍵的那一刻,文竹已經釋然了。這段隱隱曖昧的經曆,終究隻能在回憶中塵封。
文竹和穆燁是在聽歌的時候相識的。
當時某APP推出了音樂口味相似推薦的功能。文竹本就是個愛聽歌的女孩子,她平日裏就想給歌單擴列。當然,是有一些些難度的。原因無它,文竹喜歡聽的歌曲很雜,從張學友到陳奕迅,從周傑倫到林俊傑,又或是小眾的歌手,但是能夠最終成功入駐她歌單的又實在鳳毛麟角。她也承認,她是個很挑的聽歌者。
當時機緣巧合,她點開了穆燁的歌單。簡直是寶藏。穆燁的歌單,有很多歌曲也都出現在文竹的歌單裏,這個音樂口味確實是相似度高達99%。歌荒者狂喜。
也正是這個原因,破天荒地,她第一次主動和陌生人打了招呼。
文竹的性格和她的名字一樣,是如此地內斂。她向來是個慢熱的女孩子,按照以往,她定是不願意主動打開話匣子的。但就那一次,她嚐試著邁出了第一步。
在很久很久之後,她懂了,那一刻的主動要付出成長的代價。
文竹和穆燁是在22年的暮春相識的。
文竹當時是個大一的女學生。穆燁當時則是在醫院進行規培學習。
可以說這是兩個毫無交集的人。兩個人除了音樂口味相似,唯一的共同點也就是兩個人是一個省份的人。兩個離得還算近的城市,卻也不是鄰市。
但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兩個來自於同一個省份的人,雖然隔著年齡差,但吐槽起高考來確實出奇的一致。看來,在任何一位經曆過高考的人來說,高考都是噩夢。
很這是一個很神奇的話題。他們互不知道對方的信息,但聊起天來是如此地暢快。文竹第一次感受到了匿名聊天的快樂。當然,他們聊得話題都很健康。大概是因為匿名的原因,陌生人之間反而不會有太多的不自在,很多的心聲也願意吐露。能夠遇到這麼一個投緣的老鄉,然後聊天又很暢快,這讓遠在異鄉分外思念家鄉的文竹來說真的是莫大的慶幸。
性格使然,文竹的情緒很少外露。她離家千裏,遠赴桂城求學,雖然嘴上說不思念家鄉,但是心裏還是很想念家鄉的。對家鄉的思念就像空氣中彌漫的桂花香氣,縈繞在鼻端,隱隱約約,牽著她的心。
也正是因為她恬淡的性格,她始終不願意暴露在社交平台上。作為一個典型的i人,她是妥妥的社恐。按照她的話說,對於社交,能避免的就避免。她就像孤獨的卡戎,盡管隻能與冥王星共舞,也心甘情願。在她的世界裏,她就是自己的君王,沒有什麼可以讓她陷於孤獨。
文竹的內心世界是個巨大的城堡,很少有人能夠走進她的世界。所謂的靈魂伴侶,對於一個悲觀主義者來說,是極大的奢求。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穆燁出現之後,她的封閉世界有了一絲別處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