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言提醒了一句:“大帥,這安慶城的事情,也該說道說道了。”
方劍雄道:“此事不急,先看看政府自身做的如何。”
安慶這邊正高興呢,通訊處又來人了,門口立正彙報:“大帥,漢陽急電。”
方劍雄哦了一聲道:“是不是傷亡太大了?”說著接過電報一看,隨即臉色就變了,抬手遞給蔣方震,自己在指揮部裏轉圈子。蔣方震看完了遞回來,方劍雄道:“大家都看看。”
所有核心人員都看了電文後,現場再次陷入沉默。李小川的怒聲打破沉默:“無恥!”
韓衍接著道:“司令,此事須慎重對待,黃興是〖革〗命元勳,與孫大炮又是至交。”
方劍雄點點頭,深思一番道:“回電第一旅,撤!”
“大帥,不可!”鄭權急了,喊了一聲,上前焦急道:“大帥,武漢乃首義之地。當今危局之下,就這麼撤了,恐天下人非議。”
李慕言往日與鄭權有爭寵之心,見狀便冷笑道:“非議又能如何?難不成任第一旅叫人生吞了?眼下事情都這樣了,第一旅留下,也是被人害死的命。”
最後一句話,算是打動了方劍雄的心,當即決定道:“漢陽遲早是我們的,底線是先撤到後麵一點再說!讓北洋軍好好教訓一下這些不知道厲害的東西。”
鄭權不再勸說,默默站一邊等著。大家都沒動,知道肯定還有後續。果然,不到一刻,黎元洪的電報來了。“扶國兄,千錯萬錯都是元洪的錯,安徽第一旅撤不得啊。”接著七七八八的說了一堆,總而言之都是黎元洪在攬責任,黎菩薩果然不是白叫的。
這封電報黎元洪倒是發自肺腑,原本武昌就沒多少像樣的軍隊,一個第八鎮還分了一部分去了四川。看著軍政府成立後編成六萬人的部隊,幾仗下來,能打仗的基本都賠進去了。要不怎麼是湘軍在挑大梁呢?眼下對麵的北洋軍不過三萬多人,就能壓著湖北打。唯一能跟北洋軍正麵抗衡並且打敗對手的,隻有安徽來的援兵。你叫黎元洪怎麼肯放走?
方劍雄讓人回電稱:“各路援兵皆至,第一旅有無不關大局,且黃總司令在,此一人,可頂十萬兵。”
黎元洪很快又回電稱:“此事與黃司令無關,都是湖北軍中敗類私自所謂,元洪必定嚴厲懲處,以安第一旅之心。”
方劍雄這才回電稱:“第一旅撤往武昌,再無可談。”
漢陽這邊也吵的厲害,黎元洪、黃興、孫武等人湊一塊,商議應對。孫武不消停,在邊上嘲諷了幾句,什麼連日敗績,唯有安徽少爺兵可勝北洋一陣,卻被逼著不得不遁走。
黃興臉都氣白了,當場表示要撂挑子,回上海去。
同為湖南人的宋教仁也在,他倒是當起了和事老。勸兩邊都別爭吵,老好人居正也在邊上勸說。最後還是黎元洪把責任都攬下來,一邊挽留下黃興,一邊跟方劍雄打電報商議。
黎元洪又來電報,這一次黃興、宋教仁、居正、孫武等人都署名,稱安徽軍戰力卓越,是武漢保衛戰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
一頓電報來往,方劍雄總算鬆口,第一旅可以不撤,但隻能作為預備隊來用。並且在電報裏嘲諷了一句,古今戰例無數,未嚐聞決戰之時無有預備隊者。這話是衝著黃興去的,黃司令指揮的武漢保衛戰,基本上沒有預備隊一說。並強調稱:“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最好的進攻是打擊敵人的薄弱處。”最後又稱:我安徽軍將北上中原,討伐倪嗣衝,威脅京漢線。
最後的結果,黃興盡管很不情願,還是接受了第一旅作為預備隊的建議。並且把兒子黃一鷗給打發去了上海,免得留下來在招惹是非。至於羅洪升,也沒好結果,漢口反擊戰,他一協跑的最快,這一次又幹這個事情,黎元洪直接把他拿下,丟監獄裏先關起來再說。
這個替罪羊,他當也是當,不當也要當。(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