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
響水灣的河水還帶著冷意在河床上流淌。
慧英背著四個月大的來娣準備下河去洗衣。
河床上裸露的岩石,光禿禿的,被漲過水的河水衝刷得幹幹淨淨。圓的、方的、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都有。隻是它們的顏色都一樣,表皮透著棗紅。
“慧英,洗衣裳啦……”
“瞧這背上還捎帶一個……哎呀,還睡得香呢……”
“慧英,國良啥時候出去發財了嗎?”
……
河邊上有幾個比慧英還來得早,隻是這薄薄的霧氣還沒完全散開,看不大清臉相,靠近些許才知道有人過來了。
跟慧英打招呼的是村子上幾位大嬸,比慧英都年長。
慧英忙著回應了一陣,然後選了一塊下遊的石頭,把桶裏的衣物拿出來浸濕在水裏。
“唉……這命苦的媳婦……”
“誰說不是呢……”
“她嬸,你幾件衣服是不是快洗完了,剩下的我給你收拾一下……去幫忙看下那睡著的孩子吧,別給著涼嘍……”
“嗯……那好吧。”
......
順著水流,慧英模糊地聽到了這些聲音,手在冰冷的水裏,心裏不由得升起一絲暖意,忽然又沒來由的夾雜著點點淒涼。
正思忖間,大嬸已經來到跟前。
“慧英啊……你把來娣放下來,我給你看一下……”
她回頭望了一下背上的來娣,歪著腦袋還沒睡醒的樣子。想著一會洗起衣服來會把孩子驚醒,忙地放下手上的肥皂,應聲地解開了胸前的綁帶。
不大一會兒,伴著木槌擊打衣服聲音的消退,慧英也收拾好了桶裏的衣服。
她接過大嬸手裏的孩子,道謝之後跟著幾人一起回了村子。
響水村不大,住著不到三十戶人家。
依靠著後山綿延下來,響水村又分成了上響水和下響水兩個小組。
上響水組靠近山頭,自留地隔得近。下響水組離響水灣的河水近,出外方便。
響水村還有一口水塘,在村子中間的低窪地帶。年頭的時候,村裏都會放養一些魚苗在水塘。到了年底,村上會組織青壯勞力放水幹塘,圍捕養大了的魚分給每家每戶。讓年夜飯的餐桌上多了一道美味,也多了一份守候和寄托。
這個人口不多的小山村,就一個祠堂。
沒有外來姓。
因為祖上姓莫,所以有時候外人也喊這裏的地名為莫家地。
......
“你看你……還能幹點什麼活……升個火半天還沒燃起來……”
“你那麼大聲幹啥?孩子在裏屋還在睡……”
“咳咳……”
慧英背著來娣還沒到家,遠遠就聽到家裏傳來公公婆婆的聲音。
她默默地提著洗好的衣服,走到土坪前搭的架子邊,把衣服一件一件抖開了晾在竹竿上。
聽到屋外衣服抖動的聲音,裏屋吵鬧的聲音安靜了下來。
“爸……您幫我抱下來娣,我去幫媽搭把手……”
慧英提著桶子進屋剛好遇見拿個小矮凳出來門口的公公。
公公的眉頭還沒散開,醬色的臉包著一層薄皮,把骨頭大方地裸露在顯眼處。他歎了下氣從慧英背上抱下來娣,靠著門邊坐在小矮凳上。
解下綁帶,慧英從裏屋拿了件棉襖,給來娣蓋上。
“你去看下床上的國慧是不是也尿床了……”婆婆見慧英進了屋,蹲在灶火前問。
早上的時候,來娣把窩窩床的被子尿濕了,慧英才背著她一起去河裏洗衣服。
見婆婆問,慧英起身扶她,讓婆婆去看下國慧。
其實拿棉襖的時候,慧英就摸了一下被子,是幹的。
婆婆肺不好,受點風寒就止不住咳嗽。灶房裏煙熏火燎的也容易引起肺部不舒服。
慧英搓了搓手,在柴火堆裏抓了一把碎柴,又從灶膛裏退出一塊大點的木頭,把碎柴蓋在剩餘的柴火上,用火鉗在中間扒出一個小窩,然後拿著竹火筒對著輕輕地吹了幾下,等火勢慢慢起來,又加上了那塊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