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意誌堅定 (1)(3 / 3)

偉大的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三閭大夫,自從楚國被秦國打敗以後,楚國一直受秦國欺辱,楚懷王還在秦國羈押了一年多,最終死在秦國。對楚懷王的死,楚國人心中不平。尤其是屈原,更是義憤填膺。由於經常覲見,屈原受到了許多人的排擠,尤其是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對屈原非常仇視。他們在頃襄王麵前百般進讒,他們經常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指責您嗎?他經常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

於是,大怒之下的楚頃襄王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湖南之後的屈原身體瘦弱、麵容憔悴。在春末夏初的一天,屈原在浩渺的洞庭湖畔腳步蹣跚,低吟著憂國憂民的詩句…

這時,一隻小船靠攏過來,停在岸邊,船夫看見屈原恭敬地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屈原嗎?”屈原語氣沉重地答道:“是的,是我。”船夫又問道:“您怎麼如此憔悴?”屈原答道:“如今世事混濁,隻有我是清白的;如今那麼多人昏醉,隻有我是清醒的。因此,我被楚王流放了。”說完,屈原仰天長歎。那漁夫又問:“我聽說聖人總是善於應變的,您不會隨波逐流嗎?”屈原搖了搖頭,深沉地說:“剛洗完頭的人,要把帽子撣一撣。剛洗完澡的人,要把衣服抖一抖。這是為了去掉塵埃。我是一個清白的人,寧願葬身汨羅江也不能讓那些肮髒的東西玷汙我。”說著,他深情地吟誦起《懷沙》來:

世道昏暗啊,沒人了解我。

人心險惡啊,有話無處說。

在我麵前啊,隻有一條死路。

為了真理啊,我絕不吝惜生命。

吟完這首詩,屈原便投身汨羅江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異常悲痛,紛紛奔向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為了紀念他,人們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日子)都要賽龍舟並向江中投粽子,相沿成習,漸漸發展成如今的端午節。

勵誌感言

人生一世,氣節第一。麵對腐敗和黑暗,敢於鬥爭,不屈不撓,甚至不惜犧牲生命,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

人生自古誰無死

1278年,文天祥率南宋官兵與元兵在五坡嶺交戰,不幸被俘,準備服毒自殺,後被張弘範押往潮陽,已經當上元兵元帥的奸臣張弘範勸文天祥歸降,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聽後,說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請文丞相給宋軍將領張世傑寫封信,勸他不要頑抗到底。”文天祥堅決不從,並冷冷笑道:“看你那一臉奴才相!真是無恥至極!”惱羞成怒的張弘範把文天祥帶到了元朝官府,由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昂然而立,威風凜凜。孛羅喝令左右強製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紮,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曆代皆有。我為宋盡忠,隻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這時,奸臣張弘範拔出佩劍,凶惡地威脅道:“再不寫我就不客氣了!”聽到此言,文天祥神態自若,想了想說:“好吧,我寫給你!”說罷,接過紙筆,揮筆寫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