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終章(1 / 2)

時間晃晃悠悠來到民國十二年六月份,隨著王子安手中經過整編的部隊越來越多,他的野心也隨之膨脹,有心人通過沿江各地駐軍的頻繁調動與訓練情況完全可以得出,中央政府正在進行南征準備工作的結論。

而在南方,將部隊中陳炯明勢力徹底清除並消化的孫文粵軍在得到外來勢力的支援後更顯激進,加上黃埔生大量湧入軍中,他的文宣係統提出北伐口號的次數越來越多,此時的廣東,因為商團軍與本地勢力基本完蛋,孫先生的後方至少在明麵上顯得愈加穩固,雖時日尚短,各種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可隻要不遭到大的敗績也基本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反對勢力。

隻別看雙方都在磨刀霍霍,他們卻都在同時進行著文宣係統的較量。孫文有著多年來的名聲加成,各地對其死忠者不少,王子安也受到包括市民階層、農民、商人等的支持,不過在青年知識分子的爭取中,因為王靖中一直有爭取國權的行動,曾出兵保衛山東、奪回青島、收複外蒙的功績加成,一時間南方勢力陷入到困境中。

相比國民黨所渲染的北洋連年內戰、治下民生艱難、稅負過重、對外喪權辱國等項,一般人對要把整個東三省賣掉、侵吞大量鐵路建設款項、眾官員私德不太好還收受國外援助陰謀割裂國家並反叛的國黨一係更有惡感。

其實到這會兒,雙方間的文宣戰就以誰家掌握對手的黑材料更多為準,北洋政府的名聲不好,但換成魯係後情況大為改觀,孫文等人初期也有幼稚的時候,可現下施政手段雖較於魯係還有差距,水平還是能提高不少,基本都在用老黃曆說事兒。

就在這轟轟烈烈的電報戰中,處在兩湖之地的趙恒錫跟丁萬鬆卻率先爆發了衝突。敢為馬前卒的丁軍長果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不等王子安提醒,他便開始命人四處挑起事端,並盡量增加趙督軍的火氣,事情圓滿成功,趙恒錫等人受不得那人侮辱,在忍無可忍之後決定先發製人,雙方一場亂戰,惜趙恒錫部署眾多,丁萬鬆部戰力較強,僵持不下,隨即中央軍以調停為名介入,沿京漢鐵路線南下,克漢陽、武昌,並最終攻入湘省,與不久前誓師北伐的孫文北伐軍在此地相遇。

此刻陸榮廷桂軍已因內部分裂被新桂係所取代,李宗仁、白健生等人用不足萬人之部鯨吞舊桂軍並逼降苟延殘喘的黔軍,隨即投靠孫文編入北伐軍序列,前出湘省彙合趙恒錫殘部、程潛舊部,與魯軍一場遭遇戰,最終被兵精將廣的中央軍所擊敗後撤。

亦在同時,唐繼堯為自身利益考量,宣布加入北伐軍,又有川軍出兵漢中,隻兩者戰力都稀鬆平常的很,唐部參與對中路中央軍的戰鬥未有多大作用,跟隨北伐軍一起敗退,川軍的山大王們則結結實實咯到了門牙,不僅如此,陝省中央軍趁勢反攻,與援兵一起對四川展開攻略。

北方的張作霖到底受不住報仇的心思或者南麵花花世界的誘惑,加上日本人的推波助瀾,宣布去往日本考察,旗下各部暫歸其子張學良統籌,以規避言而無信的名聲,隨即張學良親率十七萬大軍加入到戰爭中,但他所麵對的,是經過整編完成的王介山重裝部隊,不僅沒有占到絲毫便宜,還丟失了遼西走廊,若不是日本人赤膊上陣,與中央軍展開對峙,東三省亦要被王介山所攻取。

而在南方的廣西、福建戰場,李厚基引中央軍入境,分別從陸路、海路向廣東展開攻擊,北洋第一第二艦隊主力將粵省海軍堵住,雙方艦隊決戰,以粵省海軍投降落下帷幕,登陸的陸戰隊在海軍艦炮支援下穩住防線,牽扯了大量北伐軍兵力,為左路軍的成功南下創造有利條件。

麵對三路大軍總共五十多萬、隨軍民兵超七十萬的南征部隊,先是幾個舊派軍閥的部隊紛紛反水投降,緊接北伐軍主力也在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後被消滅殆盡,孫文本人連同國民黨大批軍政要員在王子安放開一條道後又一次流亡海外,幾年後其人病重,國內放開對他的通緝令允其返國,上岸半個月後病死天津,被北洋政府以國葬厚之。

日本在此時雖有阻撓中國統一之決策,但其國內遭遇大地震,一時間損失慘重,根本無力實施,隻能眼睜睜看著北洋政府南下打垮北伐軍,統一全國。

統一全國之後的王子安操縱國會當選總統,段祺瑞改任總理,羅建明為第一副總理,又有答謝李厚基完全交出權力,助其當選一屆副總統,此時王靖中聲望如日中天,在經過一年時間的全國剿匪後基本肅清大股匪徒,隨即進行三年期工業發展計劃,在西南地區展開國防建設,常備軍數量擴充至二百二十萬。

進行建設的同時王子安喊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外爭國權,內懲****”口號,對國內存有的大批媚外者進行清理,改造對土改心存不滿的士紳,收繳犯罪者家產,打擊殘餘的舊時代文化糟粕,收購農民手中餘糧,用剪刀差發展經濟,實行四年製義務教育,對外,1925年與蘇聯建交,對方暫時承認中國對外蒙的領土要求,收回漢口租借,與英國就西藏問題展開談判,出賣權益給美國以貸款,加強與德國聯係爭取工業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