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的曆史本不應該出現在這本書聊裏頭,但如果不寫的話就會出現一個斷代的現象。
清朝,作為唯一一個最令我反感甚至是憎惡的一個朝代。在之前被封的一本書裏麵,從被封到被刪有一個月了,我都沒有寫過清朝半個字。就算是有文化上麵的東西,像什麼《紅樓夢》《牡丹亭》這些被稱之為瑰寶的東西。要不是今天要寫世界史,我感覺我這輩子都不會再寫一點,寫不了一點。寫完這篇,講講清朝的建立和如何被吊打最多加一個閉關鎖國其他就別作講解了,根本不可能,講不了一點。
在開罵的前麵我先介紹一個民族:女真族,是如今滿族的祖先,長期窩居在今黑龍江一帶,在1616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就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名叫後金的反明政權,徹底脫離開了明朝的統治了,選擇與明朝決裂。雖然明朝方麵多次派兵前去攻打後金的領土,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在20年後的1636年,皇太極努爾哈赤改國號為清。在沈陽改國號為大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遠在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以為明帝報仇為名引清兵入關。 隨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1662年,康熙帝登基即位,年號康熙,是為清聖祖。康熙皇帝是中國曆史上很是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使中國的人口從原來的幾百萬暴增到1.3個億。 康熙之後,繼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曆史上的一位賢明的皇帝。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個超高速的發展時期。後主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統治的政治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經濟,開拓市場與國土。國力更加昌盛;加強了同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聯係,穩定了清朝對各族的統治。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時期,社會穩定,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轉變和提高,大清帝國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鼎盛階段處於一個巔峰賽的頂端,史稱\"康乾盛世\"。
1840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斷後的工作處理完了以後,觸及到了英國的利益。英政府以保護僑民為名,出動軍艦妄圖進攻廣州,史家一般以這一事件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此後清朝官方和民間就進行了大大小小的變法運動甚至是暴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探索國家獨立富強的社會變革與政變,但都以失敗告終。1911年爆發了致使中外震驚的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為了民國大總統的職位趁機稱帝是野心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清朝自此滅亡。中國脫離了帝製而轉入了民主共和時期。致使這個後果必須有閉關鎖國的一個原因。一關就是200餘年,完美避開了兩次工業革命和一些科技革命,這能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