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的聲明
看了好多穿越到古代的小說,尤其是“穿越”成公主啊,王妃啊那些人,偶真是羨慕極了。偶就想,要是偶“穿”一回的話,穿到哪個朝代比較好呢?首先要排除太古老的年代,因為生活條件太原始太艱苦;還要排除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什麼的,成天打仗,太殘酷太血腥;另外什麼遼、金、西夏,偶也不想去,那些“蠻夷”地區,偶幾乎肯定會水土不服。經過精挑細選,偶選了兩個朝代,一個唐朝,一個是清朝。唐朝比較開放,清朝比較現代。
但是偶萬萬木想到,真到了偶“穿”的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竟然才“穿”了三十六年零五天(慚愧,實在因為太少了,連零頭也不願舍去),穿到了那個莫名其妙的“紅星年代”,幸虧偶比較會適應,從小女兵副班長當起,當到了正營職的教導員;這事先不說,更讓偶“萬萬萬萬”木想到的是,偶竟然在經曆了如此漫長的時光後,又穿了回來,然後重新見到了原來的那個“偶”。
是的,偶沒有搞錯。真是的是原來“穿”走的那個偶,在經曆了將近四十年的歲月,以56歲的“高齡”,又“穿”回來,見到了二十一歲的這個偶。
真是對不起大家,正因為偶不會“穿”,才造成了兩個“偶”的尷尬相見。唉,提起來偶就慚啊、愧啊,然後就慚愧至極。
不過這真的不賴偶啊,如果不信,偶就把這件奇事從頭到尾給大家講一遍吧。
希望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可思議的怪事多著呢。
第一章大青山之行
我的記憶力很好,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2007年8月24日。大家可能會笑話我,記得一兩年前發生的事情,算什麼記憶好?且慢,您忘記了,我可是在“穿”出去三十六年之後,仍然記得那一天的。您試試回憶一下36年之前的事情(前提是您的年齡在四十來歲以至“以上”),你就會知道我的記憶力是如何驚人了。
那時,暑假已經快要結束了。陸士衡忽然打電話給我,邀我出去玩。
陸士衡是我的候補男朋友。之所以是候補,原因是我們不在一所大學,學的不是一個專業,這是確定無疑的事實;現在我想考南開的研究生,陸士衡卻想考北大,這也是基本確定的事實,那麼剩下的。就都是不確定的事實了。比方說我們是否都能考上或者全都考不上或者一個考上一個考不上,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後果等等。麵臨這些不確定,我就隻能讓陸士衡候補著。
臨開學的這些日子正好沒什麼事,至於複習考研,按照陸士衡的說法“有張有弛”要比一直緊繃著神經好得多。因此,我就接受了他的邀請。但是,我有個前提。
大青山離本市一百四十五公裏,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盡管早就為當地政府列入了旅遊開發項目,但那項目到如今還是隻停留在紙麵上。為了本姑娘的人身安全起見,我強烈要求再約幾個同學。我想,假如陸士衡心懷不軌,必定不會同意我的這個建議,不料人家馬上就答應了,答應的速度之快,好像還怕我再反悔一樣。其結果,就是叫上了我們倆共同的高中同學麗麗和大牛。
坐上了開往大青山的長途車,陸士衡才帶著一臉詭異告訴我們,我們此行的目的竟然是去探險。
陸士衡還沒詳細解釋,我們三個就都明白了。
事情緣起於十天之前。那天我們齊平信息港論壇上忽然出現了一個帖子,發帖的人自稱是大青山護林員,他說他三天前,在大青山的南山坳發現了一個“UFO”,也就是不明飛行物。
這個消息是陸士衡告訴我的。因為我倆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什麼事物越是讓人不可思議,越讓人容易異想天開,我倆就越感興趣。這一點,當初就是我倆互相有好感的一個基礎。
大青山的這個不明飛行物,按說沒什麼奇怪。因為自從“飛碟”這個詞六十年前被創造出來以後,世界各地自稱看到不明飛行物的報告超過了數十萬起,結果沒有一個報告能經得起科學的檢驗。大青山的這個消息之所以引起陸士衡的注意,是因為那護林員說他並不是“看到”了那“UFO”,而是他“感應”到了。他甚至還與那UFO的乘客進行了某種交流,當然這交流也是“感應”到的。
護林員的文筆不錯,將帖子寫得文采飛揚。陸士衡就以這個帖子為緣由,提議我們進大青山“探險”。
在答應了陸士衡之後,我發現自己好像是上當了。我覺得陸士衡就是想和我一起出去玩玩,所謂的UFO雲雲,不過是一個極為小兒科的借口而已。
可是,在陸士衡那麼痛快就答應再叫上麗麗和大牛之後,我又有些拿不準這個判斷了。
反正不管怎麼回事吧,我們就在這天的早上,坐上陸士衡借來的一輛豐田越野,朝著大青山進發了。
三十七年之後我才聽說,那天的晚上豐田越野回到齊平市區的時候,車上少了一個人,那人就是我。
就是這次大青山之行,讓我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第二章奇特的穿越
事情的發生極為突然,是在我們幾個人完全沒有預感的情況下出現的。
那時,我們已經按照護林人留下的聯係方式找到了他。他大約三十來歲,個子不高,身材瘦削,臉膛黑紅,體格健壯。他的眉毛很黑很濃,眼睛很亮很深,顯出極有精神也極有思想的樣子。總體說來,是個有點帥的男人。
深山得遇知音,他激動得有點語無倫次。他也是一個UFO愛好者,深明當前UFO領域的研究現狀,知道象他這種近乎夢囈般的“第三類接觸”,一般會被人嗤之以鼻。所以他沒敢向有關部門彙報,僅僅是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現在看到竟然真的有人相信他,“百裏迢迢”前來拜訪,他興奮極了,椅子還沒坐熱,他就迫不及待領我們去看“現場”。
我們誰也沒有想到,現場竟然就在他那護林小院子的後山溝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