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忠順王曾經說過,絕對不會讓林黛玉成為北靜王妃,那麼夜襲蓮花庵,是他亡羊補牢的作為麼?
行刺和夜襲,必定忠順王主謀無疑,萬一他還有更狠辣的後手,那王爺的安危豈不是……
出於對忠順郡手段和為人的了解,陸曼兮下定了決心,必須見他一麵,無論當初接近水溶是出於什麼目的,現在他是她的丈夫,是她*戀和依靠的男人!
北靜王及其家眷遇刺,不啻平地驚雷,半日之內,便震動了京城朝野。
賈政雖擔心老母得知黛玉遇襲,紫鵑受傷之後焦急,也不敢瞞著她,挑了個賈母心境平穩的時刻,小心翼翼地說了,還再三講明,王妃安好,隻受了點兒驚嚇而已,紫鵑的傷勢也並無大礙,親口聽王爺說了,靜養月餘就能大好。
自黛玉出嫁,寶釵有喜,寶玉又肯用功上進,這段時日,闔府喜慶,賈母才過了幾天舒心日子,沒想到竟聽到這般駭人的消息,盡管賈政百般寬慰,她哪裏聽得進去?務必要親自見了黛玉無恙,才肯安心。
這倒叫賈政為難了,原本後天就是黛玉回九之日,但今日北靜王已跟自己道了歉意,說是非常時候,王妃一舉一動都該格外謹慎穩妥,隻好暫且不回賈府,待到真相大白,風波平息,必定送她回去探望外祖母並舅舅、舅母。
這話也是人之常情,賈政也隻能連連稱是。
可賈母掛念外孫女兒,異常堅持,隻說黛玉若不便出府,便由自己上門探望她,務必要賈政親自求見北靜王,轉述這個意思。
賈政不敢不依,隻好照辦,好在北靜王欣然應允,又告訴了黛玉。
這幾日紫鵑不在身邊,黛玉已覺得有些孤單,想到能見外祖母,自然是歡喜不已,當下由北靜王和賈政商量好了日子,本月某日,恭請賈太夫人過府和王妃小聚。
此外,北靜王素來欣賞寶玉,縱然知道他和黛玉的一段過往,也並不十分介懷,正好近日有幾位大儒,在府上小住數日,便請賈政轉告,邀請寶玉也到王府來,茶敘半日。
北靜王散朝歸來,頭一回不先到黛玉房中,丫鬟說,王爺帶了位客人回來,一到府裏就關進了書房,還叫丫鬟仆人們都遠遠地避開去。
黛玉心知,應當和蓮花庵風波有關,且王爺如此緊急謹慎,必定事態嚴重,故而沉吟了一會,命丫鬟說:“既這樣,你們都莫要去打擾王爺,也不得私下亂傳亂說。”
這名丫鬟是從榮國府陪嫁過來的,多少知道些黛玉的脾性,罕見她如此鄭重的告誡下人,忙應了聲是,不敢再多一句話。
水溶帶回來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受命暗中偵緝,北靜王及家眷遇刺兩案的穆苒。
兩人關了書房的門,也不要任何人服侍,穆苒將隨著攜帶的一隻革囊放在案上,解開囊口繩結,將裏頭的東西抽了出來,赫然是一柄寒光燦燦的出鞘彎刀!
“這就是北行途中,行刺王爺的刺客所使的兵刃,經反複勘驗,發現了這個。”穆苒將彎刀立起,指著鍔口靠近鋒刃的地方,“王爺請看。”
北靜王接過彎刀,果然穆苒所指之處,有一圈細細地小字,仔細察看,是“純鈞堂製”四字,字跡細小,位置隱秘,當真不易發覺。
穆苒又詳加解釋:“通常有名的冶匠,或者冶造鋪子,都會在所鍛造的器物上,鐫刻下專屬鈐記,這個純鈞堂,我命下屬秘密查過,隻有一家,是在閩中建州,以歐冶子後人自居,打造的兵器,倒是十分精良,這柄彎刀,更是上品。”
“閩中?閩中……”北靜王努力思索了一會,還是茫然無所得:“我不記得到過閩地,更不曾得罪過那裏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