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的記憶(1 / 2)

我不是一個八卦的人,但是喜歡聽八卦的事,我的家鄉坐落在大山的半腰,家四麵環山,門前也沒有像其他小說裏寫的那樣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隻有年年大旱,導致缺水缺糧,在這個貧困的家庭裏,爺爺奶奶在70年代響應國家計劃生育的號召,養育了我爸他們8兄妹,他在家排行老大,由於爺爺奶奶需要養活一家人,爺爺奶奶實在拿不出錢供爸爸讀書,爸爸在小學都沒有讀完的時候就輟學了。為了家庭的生計,他十幾歲就跟隨其他大人在一起幹活賺取工分換糧食養家,當他長大要成家立業的時候,爺爺奶奶就給爸爸張羅娶妻的事情,說白了就是想把爸爸分出去減輕家庭負擔,在那個年代,爸爸娶妻分家後,爺爺奶奶的任務才算完成了,小時候,聽奶奶說,爸爸原本是要娶一個姓蔡的女人,這個女人就住在離我們村沒有多遠一個叫均坪的村裏,可能是爸爸長得帥的原因,又或者是他有一顆不安的心,後麵沒有看上這個女人,多年後聽說這個女人被洪水衝走,屍體都沒有找到。在我看來,如果我爸當時要是娶了這個女人,她的命運或許會發生改變,後續也不會發生這種悲慘的事情。當然,這也是後話。後麵在村裏人的介紹下轉身就娶了我媽, 我媽年齡比我爸大三歲,我就是想不明白,當時沒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為什麼我爸願意娶我媽呢?這個問題這些年一直困擾著我,我爸到現在也沒有說出真正的原因,我也懶得去問了,畢竟這是大人的事情,我也不好刨根問底。

我爸娶我媽的時候不到二十歲,畢竟多雙筷子多張嘴,原本這個家庭就困難,突然增加一個大人吃飯,家裏叔叔和姑姑就更吃不飽了,爺爺奶奶也開始為分家做準備了,盡管爸媽不同意,這也由不得他們,在村裏幾個德高望重老人的見證下,爸媽和爺爺奶奶很快就完成了分家,分家時爺爺奶奶就隻就分了一間睡的屋給我爸媽,連煮飯的地方都沒有,由於當時媽媽已經懷上我,媽媽當時想後悔都來不急了,沒有辦法,我媽挺著大肚皮和我爸用木頭搭了一間簡易的煮飯的屋子,當家裏有客人來的時候,就會在煮飯的屋裏用我媽嫁過來陪嫁的板凳搭一個簡易的床招待客人睡覺,尤其在下大雨的時候,煮飯屋頂還會漏雨,爸爸由於年紀輕成家早,當然也不明白成家的責任和意義,他一有時間就去外麵遊蕩,家裏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媽媽的肩上,他也不會顧及我媽的感受,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我爸一直都在外麵閑逛,從不擔心家裏還有一個懷孕的老婆,直到我媽快要生我的那天,我媽在家裏實在是疼得受不了拉,哭喊著救命,我爺爺才請村裏的年輕人把我媽抬到醫院,我媽才撿回了一條命,我也才能夠順利的來到這個世界,見到 了世上最疼愛我的人,後麵聽說我爸還是我奶奶請村裏 的人把他找回來了才來醫院接我們的。

我的到來,讓我們這個家庭更加困難,再後來我妹妹的到來,讓我們家庭更是舉步維艱,從我記事起,在我們家吃一頓白米飯都是一種奢望,除非是過年或者是村裏有紅白喜事,更不要說吃肉了。由於爸媽在分家時,隻分到一畝田地(就是農村一個人的田地),而且有一塊田在我6歲的時候,下大雨垮掉一半沒有辦法種稻穀隻能種玉米,後麵我家每年一年隻能收割5袋穀子,還不夠我們一家4口人吃半年,為了養活我和我妹,我媽媽就拚命的開墾荒地,目的就是多種紅薯、土豆、蕎麥等,當時寸土寸金,為了爭奪土地,隔壁村還發生過打死人的事情,我媽為了把我們養活,她也會和鄰居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沒有辦法,隻有餓不死生活才有希望,為了填補糧少的空缺,每次煮飯我媽都會在煮飯時在米裏添加土豆等雜糧一起煮來吃,這樣也是無濟於事,家裏的糧食還是不夠吃,因為我和我妹在當時處於長身體的時候,半年不到,我媽還得去糧多的鄰居家借糧食勉強度日,遇到鄰居心情不好的時候還借不到,有時候看著我媽兩手空空,臉上掛著失望的表情,我也好難過,沒有借到糧食的結果就是隻能是煮幾個土豆來勉強充饑了,妹妹會哭著要吃白米飯,妹妹就會獨自悄悄流淚,這樣的場景年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