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笨,馬上明白過來,也咧開嘴哈哈大笑幾聲:“是五個。可是,我幹嗎要這樣剪!”
說著,他從我手中奪過剪刀和“桌子”,隻見他沿著那“桌子”的對角線一剪下去,揚著手中的二分之一,不無得意的問我:“這,不是三個角嗎?”
那一刻我啞口無言。
的確,還剩三個角,而且是個標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成人世界中預設的情景和答案一下就被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所擊破,我一時感到有些羞愧,給兒子出題呢,不料反被他將了一軍。不過,我也從兒子的答案中受到啟發,立刻裝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將計就計,以掩飾自己的尷尬:“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呢?”
他歪著腦袋用手中的剪刀在另一張紙上比畫了半天,說:“也會剩下四個角。”是的,兒子又找到了一種答案,這與我剛剛受他啟發得出的答案一致。那就是:沿桌麵一邊除兩個端點以外的任何部分向著另外兩邊的任一交彙點剪切,則依然會得到一個四個角的桌麵。
真是實踐出真知。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按照常規思維模式設置問題和尋找答案,卻很少或根本不願換位思考,更不用說時時處處在實踐中檢驗我們的判斷了。正如這“砍桌角”的遊戲,長久以來我們隻是沉溺於常規思維的,別人告訴我們,四個桌角砍去一個還有五個,我們就說還剩五個,卻疏於身體力行地實驗和思索,當然就無法發現更多的可能性。而真理往往就這樣與我們擦肩而過。什麼時候,當我們真正勤於和敢於實踐了,我們的思想才可能真正得到解放。
——也許,這才是這個遊戲帶給我們的標準答案。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在於你能找出新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他們能找出把事情辦得更好的辦法。創新並不神秘,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創新活動不僅僅是科學家們的事,我們普通人,想成功也能辦到。當然,你得下番苦工夫,坐享其成,隻會是白日做夢,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夢想打工
施瓦伯出生在美國鄉村,隻受過很短的學校教育。十五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三年後,他來到鋼鐵大王卡耐基所屬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築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時候,施瓦伯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並自學建築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在閑聊,惟獨施瓦伯躲在角落裏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了施瓦伯手中的書,又翻開了他的筆記本,什麼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施瓦伯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施瓦伯說:“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不久,施瓦伯就被升任為技師。打工者中,有些人諷刺挖苦施瓦伯,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隻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機遇!”抱著這樣的信念,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二十五歲那年,施瓦伯又做了這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隻有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偉大的勝利者、成功者。一個不認真開發自己的潛能,不把功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早晚是要失敗的。怎樣才能夠開發自身的潛能,怎樣才能戰勝自我?隻有靠學習。隻有不斷學習,才能達到商湯在他的洗澡盆上所刻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持續更新、持續發展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