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1111(1 / 2)

這個故事可以說,有一半是真實的。它發生在2011-2012年,也就是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那時候還沒有人能夠斷定,世界末日不會到來。故事的主人公在那年上高三,現在這批人大多數都已經工作了。有些他們和我一樣,縱使周遭的聲音再嘈雜,也不敢過度地緬懷青春。在電影裏,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什麼都不懂,敢於在未知的世界裏衝撞打拚,充滿無限多的可能性。我們或許也一樣。但是過去,是一把塞在棉花糖裏的釘子。回憶它,把它講出來,需得不帶感情。不然,有些苦痛會泛起噩夢。這也是為什麼時間隻會往前走:有些人不是自願地沉浸在過去的,過去的爛泥,永遠是是一灘爛泥。

讓我們回到世界末日以前,回到我的老家,我讀書的學校。我的老家位於廣茂的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小城市,有火車站,有汽車站,鐵路公路都綿延到世界盡頭去,整個人在其中仿佛處於一個盤中世界,一輩子也走不出去。那個時候天不是藍的,是灰的:那個時候雖然已經有藍天保衛戰的概念了,但是也就像是一個遙遠的概念。藍色的天空稱之為穹廬,灰色的天空像是盤中世界的蓋子,是禁錮你的枷鎖。每到冬天,天會更灰一點,因為冬天要用煤來供暖,燃燒的煙灰散布在城市裏。

在這扁平世界的中央,橫亙著一條河,我們當地稱之為王母河。這條河把我們的城市分為東城和西城。和河流垂直相交的,有一條鐵路。這條鐵路一年四季周而複始,以破損生鏽的車皮,源源不斷地往我們的城市裏輸送燃煤。以鐵路為橫軸,以河為縱軸,畫出四個象限,我們城市引以為豪的化工企業夢巴黎,就坐落在第一象限裏。垂直於夢巴黎所在的點,向下做一輔助線,進入第四象限,對應的地方,就是我的學校,叫做海崖市第一中學。

海崖市當然不是我們市的名字,既然說了這個故事有一半的真實性,我就需要給我們的城市換個名字。那個時候,我們市最大的在建工程就是位於東城的一個小區,叫做海角天涯。對於扁平世界的我們來說,這輩子最大的理想,莫過於是離開這裏,去到海角天涯。讓我來把這座城市稱為海崖市,也算是對遙遠到模糊的故鄉的一種懷念。

那個時候,我們整個城市,在發了瘋一樣拆遷重建,到處都是廢墟,還有機械的轟鳴聲。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搞房地產的,也會平麵直角坐標係。以王母河為縱軸,往東我們稱之為東城,九十年代末期這裏還是古城的郊區,是一片深深淺淺的高粱地。2012年的時候,這裏坐擁海角天涯一期,是名副其實的商賈愛好,城市中心。在王母河以西,我們稱之為西城,在九十年代末期,這裏是古城牆圍起的海崖城,是光彩的城裏人群居的地方。而現在,老舊的屋院與落後的基礎設施,比起東城來說,就是農村。可這裏偏偏又堆積著機關單位,醫院,學校,拆也拆不得,遷也遷不得。於是西城的人就膠著在這裏,日日夜夜企盼搬到東城。在海崖,總免不了有人問,你住在東城,還是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