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拜師學藝、及冠下山(1 / 2)

【請書友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千萬別帶腦子進入,腦子寄存處。】

——————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

幽州,遼東郡。

醫巫閭山,乃是東胡(蒙古)語譯稱,因地處遼東郡,無慮縣,其又被稱之為無慮山。

如今已經是深冬季節,漫天大雪飄飄而下,皚皚白雪給大山披上了一層潔白的銀裝。

而此時無慮山中,褚陽麵帶悲色跪在新墳之前喃喃自語,師父啊!

徒兒已經按照您意願,將你安葬在了這山清水秀之地,師父可以放心,不會有人來此打擾到你的。

說完後,褚陽便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緩緩起身朝山外走去。

褚陽的師傅名叫童蒙,乃是東漢武術大家童淵的胞兄,童蒙乃是修道之人,道號紫陽真人,有當代元始之稱,一生所學精通頗多,乃是文武全才之士。

兩日前,童蒙因年老體衰,壽終正寢,享年一百零一歲,去世之前,童蒙曾囑咐褚陽,將自己埋葬在這世外之地,才有了先前的一幕。

褚陽本是,二十一世紀的網絡鍵俠,因遭遇雷雨天氣氣,不幸被雷擊中而身亡。

然而褚陽,並沒有真得就此消逝,而是重生到了這東漢末年。

這一世的褚陽,從小便力大無窮,乃天生神力之人。

因此,褚陽時常在想,這可能就是重生之人的福利吧!

褚陽乃是豫州,梁國(郡)睢陽人氏,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褚陽的父親在他五歲之時便已經去世了,家中隻剩下了母親與小妹。

在褚陽七歲那年,童蒙雲遊之時曾借宿褚陽家中,見褚陽乃是天生神力之人,不忍讓褚陽就此蹉跎一生,便說服褚陽父母,將褚陽收為了關門弟子,將其帶到了這深山之處教導多年。

如今褚陽已經年滿二十,已是及冠之年,童蒙生前曾為褚陽表得一字,名號子羽,寓有謙謙君子之風,出類拔萃,文武德行兼備之人。

褚陽跟隨童蒙學藝十餘年間,童蒙將一生所學盡傳授給了褚陽。

褚陽不僅天生神力,還聰慧無比,戟劍弓馬,儒道法名,奇門陰陽,醫農兵陣,縱橫捭闔,奇技淫巧等等也是習無不精。

兩日之後,褚陽已經走出了無慮山之中,身穿一身黑色粗衣的褚陽,麵容英俊瀟灑,身騎一匹白馬,手裏拿一杆著童蒙所贈的畫杆描金戟,疾馳在歸家的路上。

已經離家十餘年了,對家中親人甚是牽掛,褚陽又身居深山中,睢陽又離遼東太過遙遠,除了偶爾請童蒙代為傳信報平安以外,也沒有什麼別的聯係了,對家中的情況知之甚少。

不是褚陽不想回家看望,而是童蒙那個老古董,說什麼不及冠便不可以下山,這下好了,我是及冠了,老古董人卻是沒了,褚陽心中腹誹著。

如今的東漢,人口不過六七千萬,一路之上人煙稀少至極,真正到了這個時代才知道,才明白什麼叫地廣人稀,一路之上褚陽就沒碰到一個活人。

東漢雖有鄉亭製,百戶為一裏,十裏一亭,十亭一鄉,其上又有郡縣等,可是這些都是集中在一定的區域,像幽州這種邊陲之地,人口不過才兩百多萬,能隨處見到活人才怪了。

連日趕續一個月,褚陽來到了幽州,廣陽城內,要不是因為身下馬匹吃不消,歸家心切的褚陽是不願意在此逗留的。

城中一處酒舍內,褚陽喝著小酒,聽著形形色色之人的討論閑敘,如今出山,便要對天下之事實時掌握,而酒舍之中人來人往,便是打聽消息的絕佳之地,對此褚陽便選擇來到了此處。

——————

你們聽說過張角此人嗎?

兄台說的莫不是那,冀州巨鹿之地的張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