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熱河(二)(2 / 2)

“是,舅舅。”曾昭掄帶著範傑進了書房。

還沒坐下,曾昭掄就從掛在牆上的皮包裏取出一個厚厚的檔案袋,遞給範傑:“這是讓我交給你的,你看看。”

範傑接過檔案袋,仔細看了一下泥封,見確實沒有被打開過的模樣,這才拆了泥封,打開檔案袋。

範傑粗略看了一下,挑出兩份文件遞給曾昭掄。

“這是什麼?”曾昭掄順手接過。

“我知道舅舅你在化學藥物方麵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專門讓表舅在西方收集類似的東西,這些東西我也不是太懂,你仔細看看。”舅舅曾昭掄和二叔範旭東可以說是民國最有能力的化學家了,兩個人加在一起,能夠頂民國化學界的半邊天。

曾昭掄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他的博士論文就是《有選擇性的衍生物在醇類、酚類、胺類及硫醇鑒定中的應用》,並依此獲科學博士學位。

他在化學藥物和化學炸藥方麵的研究可以說是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範傑遞給曾昭掄的,一份是關於磺胺的資料,就在今年德國化學家合成了這種名為“百浪多息”的紅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於治療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實驗中,它在試管內卻無明顯的殺菌作用,因此沒有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直至俞大維回國前,德國生物化學家格哈特·杜馬克在試驗過程中發現,“百浪多息”對於感染溶血性鏈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療效。後來,他又用兔、狗進行試驗,都獲得成功。這時,他的女兒得了鏈球菌敗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決定使用“百浪多息”,結果女兒得救。

這在德國引起了轟動,也吸引了俞大維的注意,在勒夫的協助下,他開始關於這種藥品的資料搜集。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隻有在體內才能殺死鏈球菌,而在試管內則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爾和他的同事斷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體內變成了對細菌有效的另一種東西。於是他們著手對“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進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其實,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過這種化合物,可惜它的醫療價值當時沒有被人們發現。磺胺的名字很快在醫療界廣泛傳播開來。

俞大維和勒夫竭盡所能的搜集資料,但是後來由於各種保護主義,對磺胺資料的搜集並沒有那麼順利,好在關鍵的分子式已經到手,也就順手帶回了國。

“舅舅,關於磺胺的資料就這麼一份,您看您什麼時候做個備份,我給二叔那裏送去。”範傑生怕資料有個閃失,趕緊開口。

“哦!這倒不用,過陣子你二叔就從上海那邊回來了,我們打算在南京設立中國化學會,他會提前過來和我商議一些事務的。”曾昭掄頭也沒抬的說道。

“那舅舅,在保密上,您可要注意了,我可不希望這份東西落到日本人手裏。”範傑最擔心的還是這一點。

“這倒也是。”曾昭掄沉吟起來,半天後說道:“這樣吧,我這幾天盡量將這份資料上的東西抄下來,到時候分成各不相幹的幾部分,這樣在研製的時候,就會受到最大的保密效果。”

範傑點點頭,磺胺這個東西歸根到底還是要研製的,舅舅能夠做到心裏有數,這樣最好。

“那舅舅,怎麼這份東西,我看你不大感興趣啊!”範傑拿著手裏的另一份文件。

“哦!你說青黴素啊!”曾昭掄毫不在意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