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撫國民政府,列強同意,日軍必須從錦州一線撤退,不得再對錦州發起攻擊,同時國聯將派調查組調查東北事變,等待國聯裁決。
因為英美也很反感日方仗著在海駐有兵力,完全不把英美的利益放在眼裏,支持國民政府要求日方撤走在海的武裝力量的要求。
至於中方所要求的賠償,因為日方也提出了被燒毀炸毀的工廠賠償的要求,英美建議中日雙方單獨進行談判解決。
因為列強施壓,而且國民政府穩守錦州一線,日方又同意同意十年後將虹口換給中國。隻好勉強同意。東北問題,國民政府原本就寄希望於國聯裁決。也隻好同意了英美的建議。
本來蔣某人要擢升範傑為少將軍銜,但是由於汪精衛與何應欽的極力反對而不了了之。德國顧問團也對瀏河一戰極感興趣,把範傑叫過去詳細了解了一遍,當然這些範傑都已經準備好了說辭。
他詳細的準備了一份報告,闡述了如何應對日本人海陸空一體攻擊的辦法,即一山體為依托修建堅固複雜的碉堡群,以守代攻,可在湯山——馬鞍山——尖山——戴山一線進行實地的周密的勘察來修築防禦工事,在中央句容江寧一帶設置大量地雷陣地,修建碉堡群,阻止敵人繞過防禦工事直入南京。
南京易攻不易守,若前線陣地被突破,則可通過紫金山雨花台一線的第二道防禦工事來爭取時間,撤離南京城。
對於日本海軍的應對方法則有許多,因日軍進攻南京需逆流而上,可在南京,儀征,鎮江,揚中,靖江,借上遊之力,向下遊布置大量水雷,封鎖長江巷道,使日本陸軍不得借海軍之力,而在長江沿岸,則可通過魚雷艦,驅逐艦,效仿一戰時的德國實施群狼戰術,依托陸地來進行近海防禦,通過潛艇襲擊日軍補給線,來消耗日軍戰力。
而在日占區,則可通過破壞橋梁、鐵路、碼頭、及礦山,延緩日本從中國獲取資源的速度。
日本本是小國,國內的資源並不足以供日軍與中國全麵開戰,所以速勝論在日本大行其道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上海一戰之前,日軍指揮官就揚言4小時內占領上海占領上海,這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長期抗日,時間必然站在中國的一麵,中國堅持的時間越長,日本就離失敗越近一步。
本來隻是想說一下上海戰事的事情,誰知一發不可收拾,順手就寫了下來,隨後便交給了德國顧問團,德國顧問團看過之後,喬治·魏采爾中將直接給******送了過去,******看過之後,親手將範傑的報告焚毀,久立無語。
上海戰事告一段落,至於簽合約的這些事情也輪不著範傑參與,戰事停歇兩月之後,日本開始撤軍,回了南京的範傑將遺書燒毀,在見了宋美齡一麵之後,被下了封口令的範傑再次被放了假,正好他也他算要回長沙了,因為巧兒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