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位陸軍少將到上海都已經四天了,因為跟上司意見不一。整個混成第24旅團都百無聊賴的在吳淞蘊藻浜南岸的張華浜地區灌西北風。靜極思動,這位旅團長很想活動活動手腳。
往哪裏下手呢?往北直接攻吳淞,那是上司野村海軍中將讓他執行的命令,但被他拒絕了,現在自然不好意思直接再往那裏打。而往南進攻江灣,這個建議倒是下元少將自己提出來的,但已經被野村中將否決,公然抗命也不合適。那剩下的,就隻有向西進攻了。
不過進攻總是要有個說法的。於是乎,中國軍隊機槍射擊日本商船,就成了混成24旅團采取行動的說辭。下元熊彌的大意是,我們的後續主力部隊第九師團即將到達上海,他們的運輸船隊肯定要通過吳淞口。為了避免船隊遇到同樣的危險,因此早晚都需要進攻吳淞口。
可要打吳淞口,你就好好打。下元熊彌少將卻來了個舍近求遠,不直接渡過蘊藻浜攻擊吳淞炮台,而是要向西進軍,到蘊藻浜上遊,再渡河,在蘊藻浜北岸占領一個據點。下元美其名曰,牽製中國軍隊。
這可真是天曉得,他這樣的所謂牽製,難道就能讓黃浦江吳淞口的守軍不再開槍射擊登陸船隊了?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元旅團長想打一仗,就這麼簡單。所以,下元甚至都沒有報告他的海軍上司,直接就下達了西進,轉而渡蘊藻浜北進的命令。
參加此次進攻的,是混成第24旅團第14聯隊第2大隊。進攻的地點,叫紀家橋。守在這一帶的,同樣是61師的部隊,守紀家橋的是61師第6團的第9連。
2月12日,一直沒有什麼動作的混成第24旅團露出了他的利爪。這一天,第2大隊首先向留守在蘊藻浜南岸的中國軍隊小股部隊發起攻擊,肅清了這一區域後準備架橋器材準備渡河。這一戰鬥中,第2大隊進行的非常順利,沒有一人戰死。反倒是側翼的46聯隊第1大隊有一名上等兵鬆森昌澄戰死,他也成為日本陸軍戰死上海的第一人。
日軍的行動無疑引起了中國守軍的注意,紀家橋以及附近的曹家橋、沈家橋等處的中國軍隊都奉命提高警惕。按說,在這樣的嚴密監控下,日軍接下來的渡河必然非常艱難才對。然而,誰都沒想到,日軍第二天的渡河居然一舉成功。
原來,2月13日淩晨4點,大霧彌漫,雨雪紛飛,本來就視線很差。日軍突然以炮火襲擊蘊藻浜北岸,並且使用了煙幕彈掩護渡河。
61師的官兵也稱得上是身經百戰了,但這些仗都是在國內打的內戰,壓根就沒見過煙幕彈這種貌似很高科技的武器。日本人的煙幕彈一打,有的官兵甚至以為煙幕彈是毒氣彈,拔腿就跑,陣勢頓時亂了。而就算有剩下堅持的官兵拚命還擊,但是寬闊的河麵在麵前陷入了迷霧,射擊完全沒了準頭。等看見日本兵時,人家已經衝到你跟前了。
憑借視線不良的天氣掩護,日軍以極高的效率在蘊藻浜上成功架橋。日軍步兵隨即迅速過橋展開攻擊。整個攻勢在短時間內一氣嗬成。
在周圍的中國軍隊還沒來得及增援時,駐守紀家橋的第9連已經崩潰。
誰都沒想到,寬闊的河麵竟然沒有擋住日軍多少時間,在國內戰場號稱鐵軍的戰士們,麵對日軍的現代化武器和現代化打法,被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蘊藻浜防線被突破,61師為之震動。
PS:網絡出了些問題,到現在也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