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淞滬戰(三十)(2 / 2)

1929年開始,******多次提出申請加入聯共,即布爾什維克,11月2日,托爾馬喬夫軍政研究院黨支部一致同意接受******入黨。12月15日,******被接受為第四類黨員,所謂第四類,指的是“人民敵人”的子女。1930年3月28日,列寧格勒軍委會正式批準******為聯共候補黨員。

1930年5月,******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每一科都是“優等”,自托馬契夫中央軍政學院畢業。他的畢業論文是探究遊擊戰爭。他的個人資料檔案上,記載他“非常聰明……全校最優秀的學生”。

畢業之後,******再度申請,要求準予回國,但是蘇聯絕不會這麼輕易的放“人民敵人”的兒子回國的。自然******的申請被拒。

******在軍校念書,體魄自然幾位強健。可是,這件事使得回到莫斯科的他生了一場大病。這是他在留俄期間,幾度重病的一次。這些病毫無疑問與他的糖尿病有關聯,又因他心情抑鬱,大量喝伏特加酒而更加惡化。

10月間,******病愈,奉派到莫斯科一個重要工業設施——迪納摩電廠當見習生。起先,他要擔任機械工具操作員,每天8小時以上繁重的體力勞動,月薪隻有45盧布。共產國際要他“親身體驗無產階級的生活”。他每天清晨7時起床,夜裏還要到列寧國際學院研修工程科學至深夜11時。農村動蕩引起食物短缺的現象,此時已蔓延到城裏,經國有時候早上沒有飯吃,就得上工,然而他善於發揮課堂所學,在電廠裏提議做了若幹技術改革。5個月之內,薪水加倍。加薪,反映出斯大林突然改變主意,譴責“齊頭式的平等”,在工廠內導入論件計酬製,鼓勵技術官僚的精英製。依照******的自述,他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在工廠工作,上學研修之外,他每星期還抽出7個小時,在工廠講授軍事學。

大約在這段時期,******在列寧國際學院一次會議中批評王明,導致共產國際要他離開莫斯科,到西伯利亞阿爾泰一個礦場工作。經國以身體健康為由,向蘇聯共C黨中央申訴,才得以取消此一派令。

1930年夏天,王明和一批親斯大林的中山大學畢業生,秘密潛回上海。這批學生號稱“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構成****黨內所謂的斯大林“回國學生派”,此後數年與毛主席爭奪對中國共C黨的掌控權。

1931年,斯大林研判此時仍不宜放******回中國。他把******派到莫斯科郊外柯洛溫斯基地區朱可瓦村的一處集體農場。俄國各地的經濟改造進行得相當痛苦,但是莫斯科地區則相當順利。這些農場供給莫斯科居民糧食所需,附近的“模範集體農場”又可做為宣傳之用。

蔣奇怪的是,經國在他的回憶錄裏隻一筆帶過集體化的過程,根本沒談到富農的命運和糧食短缺的現象。鑒於朱可瓦村相對穩定,加上當時俄國人人活在奧威爾式備受監視的社會裏,經國很可能相信農村必須改革,在斯大林領導下也有“令人目暈神眩,大為成功”的成績。

朱可瓦村農民絕大多數“沒念過書、粗魯不文”,半數以上飽受虱、蚤纏身之苦。第一天夜裏,******睡在教堂的倉庫。第二天上午當他去吃早餐時,幾個農民嘲笑他:“瞧,來了一個隻曉得吃麵包、卻不會犁田的人。”******立刻認真學犁田。第一天就一路埋首工作到日落,吃了飯,已癱倒在床上。農民對他印象大好,10天之後就推選經國“代表他們與鎮上的組織交涉談判貸款、交稅和購買農具事宜”,再也不要求他從事體力勞動。事實上,幾個月之內,他就成為這個集體農場的主席。

而在******方麵,自從清共之後,******寫了篇文章罵他之後便沒有******的消息,作為父親他沒有讓手下去查,真要去查,結果是什麼。誰知道?

******對******的那篇文章並不記恨,但他對蘇方並不相信,擔心這一查,蘇方反將******給殺了。

******數次圍剿中央蘇區,未嚐沒有這方麵的原因,而在內部賀衷寒則與胡宗南爭奪校長繼承人的角色。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