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檬楠的一番交流後,張偉也知道很多關於生意方麵的知識。
其實說白了,生意的本質就是供需關係,隻是不同的生意玩法不一樣罷了。
過了一周之後,張偉回到重慶,轉讓了菜鳥驛站。他和女朋友一起南下廣州,做起了榴蓮生意。
剛開始和檬楠合作,檬楠的公司每天有很多櫃榴蓮運到廣州江南批發市場,做批發圖的是快,盡最大努力快些出貨。
在這個過程中,總會有幾件十來件是沒及時賣出去。因為榴蓮的保質期其實很短,未剝皮的榴蓮在常溫下可以存放5天左右。市場上很多開口的貨,實際上是正常貨,隻是熟了點而已,需要盡快送到消費者手中。
市場上有一批人,專門是做砍價生意的,他們去跟貨主砍價,低價收購沒及時賣出去的貨,然後拉到路邊去賣,這類人叫撿漏。
張偉他們也去做撿漏,他們買了一輛小貨車,每天臨近中午的時候就去江南市場撿漏。
由於他和檬楠之間的關係,檬楠也很照顧他,給到他的價格大概是八九塊一斤,已經是很實惠的價格了。在路邊擺攤,可以賣19.9一斤,16.8一斤,這中間就有利潤了。
一天搞100個,一個大概四五斤,一斤賺9塊,一天賺4500,扣除其他雜費,一天賺4000塊,一個月賺12萬。
張偉和丁墨怡就這樣幹了一段時間,感覺挺好的,比以前開菜鳥驛站好多了。
‘哈哈哈,廣州的朋友,你們有沒有在路上看到那種16.8一斤,19.9一斤的榴蓮,你們有沒有好奇他們是從哪裏來的?實際上這些都是從江南市場裏麵撿漏過來的’
‘說不定當初你們還買過我賣的榴蓮呢,哈哈。’
當然,這種撿漏去路邊賣的也並非一帆風順,有時候選的地段不行,一整天也沒賣出多少。
沒賣出去的榴蓮隻能低價處理或者自己吃掉,那時候天天吃榴蓮,吃到膩。曲線路徑實現了“榴蓮自由”。
偶爾還會被城管抓,所以這就得有一群消息靈通的夥伴了,張偉加了好多群,也結識了很多商販。各種各樣,賣板栗的,賣燒烤,賣水果的……
就這樣來來回回做了一年多了,賺了一百萬左右吧。以前做菜鳥驛站,隻夠溫飽,一年賺個十萬已經很高興了。
再後麵,張偉不想來回奔波,而且還看到了零售的市場,於是在廣州盤了個水果店,又搞起了零售生意。
做零售肯定不止是做榴蓮,於是張偉又不斷地了解火龍果,哈密瓜,山竹,蘋果,香蕉,芒果……
剛開始幹零售的時候,就感覺到零售和批發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市場。
零售價高,但是賣的慢;批發價低,但是賣的快。零售比批發損耗要大一些,賣不掉的壞了的水果堅決要扔掉,不能禍害民眾!因為一旦信任丟失了,就永遠找不出來了。
不過幹了零售之後才發現零售的顧客更難纏,更難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