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走向大同(1 / 3)

誰都想不到中華民國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那恐怖的原子彈,足以輕易的將一個國家毀滅。

所有國家,全世界人民,此時麵對中華民國的目光頓時間變成了敬畏。

1936年1月3日,山姆帝國宣布投降。

山姆帝國財團屈服了。

與一無所有相比,他們更能接受在東部山姆帝國繼續當一個隱形貴族。

不過中華民國卻又變卦了,中華民國再次將原先談判中的東部山姆帝國一分為二,變成南北兩塊。山姆帝國白人在北部,黑人在南部。其中東北角的紐約州那一塊區域被劃入割讓給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

山姆帝國財團隻能接受,他們交出了所有黃金、珠寶、古董。換到了東北部山姆帝國的一半資產。另外一半則在中華民國手上。山姆帝國財團將變成與中國財團合資。

當中華民國宣布對整個山姆帝國施行接管後,才公布了這個方案,整個山姆帝國嘩然一片,到處都是反抗的民眾,但都被中華民國鎮壓了下去,並且開始強製性遷移居民。

山姆帝國投降的同時,加拿大也投降了。中華民國一直沒對加拿大增兵,因為那裏比較冷,交通也不方便。加拿大投降後,自然是直接被兼並。加拿大的白人也將被強製性遷移到北部白人山姆帝國去。東南部則是黑人的的地盤。

這個條約反而得到了黑人的支持,這意味著他們將建立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家。反對的白人沒有黑人的支持,自然更加成不了氣候了。

1936年戰爭宣告結束,中華民國解除了戰時生產。但是收尾工作還未結束。

例如分贓問題。

首先中華民國將戰利品分了一部分給參戰各成員國,但是在領土上中華民國則是吃獨食。

領土方麵由中國攫取,而中國則向各國支付一筆補償,這些補償直接從各國欠中國的債務中扣除,反正這些參戰國最後都賺了一些,但攫取的利益遠沒有中國多。但是中國是主力。他們現在也不敢和中華民國爭奪。

中華民國又將北美中部原山姆帝國的六個州交給印第安人,北美印第安人被殺得隻剩下保留地的二十萬人,這些印第安人獲得六個州,可以複國了。這六個州位於山姆帝國中部,大部分是草原沙漠地帶。原先有很多野牛。

當然。居住權是給了印第安人,主權也給了印第安人,但是行政上還將由中華民國對他們進行指導。而且礦產、道路、房屋等資產都還是在中國財團手上的。

而夏威夷同樣也分為兩半,一半還給夏威夷土著複國,一半劃分為中華民國領土,夏威夷最重要的檀香山則是中華民國的。給土著複國的是麵積最大的那個島嶼,但基礎很差。

同樣的,中華民國將指導他們行政。

不管是印第安政府,還是夏威夷土著政府,都隻是傀儡政府。但是因為他們人口少,所以可以獲得不錯的生活條件。

至於加拿大、阿拉斯加。以及紐約州區域,還有格陵蘭島,都將被中華民國吞並。山姆帝國西部及中部一般地區也將成為中華民國的。

協議簽訂後,山姆帝國政府也不需要賠款。隻需要把土地交出來,土地上的資產也將成為中華民國的。

中華民國對山姆帝國中西部居民的遷移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這些居民全部轉移到山姆帝國東部。並分成白人與黑人兩個山姆帝國。兩個互相仇視、敵對的國家。同時還將出現一個印第安共和國,這個印第安人國家,與黑白山姆帝國組成了一個複雜的三角關係。

完成遷移後的山姆帝國中西部毫無人煙,但是資產卻是現成的。中華民國立即向山姆帝國、加拿大展開大規模移民。

同時開始建立行政體係,北美的行政中心。依舊被中華民國放在華盛頓,同時在紐約也成立一個行政中心。

山姆帝國財團在妥協後,也將所有南美資產都割讓給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直接就控製了大量的南美資產,取代了山姆帝國在南美的地位和利益。

中華民國在南美洲將重點控製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鐵礦,以及各國的農業。

未來的農業,將變成各國生產經濟作物,如大豆、棉花,而中華民國則大規模生產糧食進行出口,從而控製糧食,同時控製石油、航道、鐵礦石、稀土等資源。

1937年,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世界開始走向穩定。一場大戰過後,每一個國家都走上了恢複經濟的道路。

中華民國的經濟則無比的繁榮,兩年的戰爭使民眾消費受到了限製,解除限製後產生了大量的消費,每個民眾手上都有許多戰爭券,可以進行商品消費。

同時中華民國的投資規模也非常龐大,除了開始向全球輸出資本,並且還大量建設美洲的領土。

此時的中華民國成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為龐大的超級大國,版圖橫跨五大洲。除了美洲之外,中華民國在其他各州都擁有大量的島嶼。

這些島嶼原先是大量被英法占據的,但都被中華民國所攫取。

中華民國向美洲領土上移民的人口不斷的增長,兩年下來已經移民了五千萬人口。大量混得不好的公民都選擇移民到山姆帝國。而加拿大則成為了一個隱居的好地方。

中華民國一方麵大規模向各國投資礦產,並不斷加大進口,一方麵開始不斷縮減自身的礦產開采規模。

同時不斷縮減無法機械化種植的農業作物,將這些產業交給其他國家去生產,而中華民國則大規模的生產可機械化種植的作物。

全球海運被中華民國所壟斷,德國隻能靠邊站。國際航空也開始建設。

中華民國龐大的資本輸出,也帶動了中華民國的經濟。首先是鋼鐵出口迅猛增長,各國的建設都是離不開鋼鐵的。同時汽車出口迅猛增長,各國的富人都要汽車,而當前全世界能向國際市場上提供汽車的隻剩下了中華民國。電器同樣也是如此。

此時的世界,歐洲的工業體係已被摧毀。美洲的工業體係也被摧毀,剩下一個德國孤立,有完整工業體係的隻有中華民國。

同時中華民國還向世界輸出大量的機械設備、建築材料等等。

中華民國的製造業一片繁榮,就業率非常高。如此一來,又帶動了內部的建設。老百姓開始真正考慮要蓋一個能長期居住。又環境優美的房子。房地產也非常興盛。

同時中華民國還壟斷了充滿暴利的國際金融業。

中華民國的公民收入持續增長,帶動了新一輪的全民汽車消費。整個社會繁榮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