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張作霖顯然對於北洋政府大肆進入東北滿腹怨言,但是段祺瑞一進入東北三省,便陸續向東北增兵二十萬。
??而為了配合北洋軍在東北的擴張,江渝把第三師派往東北,與袁世凱的北洋軍合建了一個‘東北軍區’。
??日本大使在北洋軍做出這一決定後,立即向北洋政府發出照會,抗議北洋政府向東北增兵。
??並無理要求北洋政府立即從東北撤出北洋軍,否則後果自負。
??北洋政府收到這份照會,袁世凱馬上打電話給江渝,想征求一下江渝的意見,一旦和日本人打起來,肯定要有國防軍充當主力的。
??“總統不必憂慮,日本其實並未做好全麵侵華戰爭的準備,英法等國也不會允許日本徹底占領東北,大可放手施為。就算是出了問題,國防軍一定出兵東北。”江渝對袁世凱許諾道。
??起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人是不敢在英國的壓力下對東北發動直接侵略的。
??“有子恒支持,無憂矣!”袁世凱在電話裏笑道。
??於是不久之後,袁世凱在北京讓外交大臣唐紹儀正式抗議日本幹涉中國內政,並公布了日本照會。
??英國顯然不願意看到日本在東北繼續擴大既得利益,因為日本人戰爭中的瘋狂,讓英國人恐懼。
??所以英國對待日本的政策就是讓他保持當前的殖民麵積不再擴大,一旦讓日本脫離了島國的環境,將威脅到英國的利益。
??此時的英國隻想讓日本當他們的小弟,說不好聽點就是養一頭狗,主人一旦有需要,丟塊骨頭過去讓它去咬人。
??這就是英國的需要,但英國絕不願意看到日本在亞洲崛起,以威脅到他們在亞洲的殖民利益。
??相比之下,中國在軍事上雖然有所崛起,但英國並不認為此時的中國能打得過日本。
??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依舊是一個落後、愚昧的國家,就算是開始發展工業,也發展不出什麼太大的成果出來。
??這個印象主要是清朝給英法等國家留下的,甚至是全世界都是這樣的感覺。
??而此時的中國雖然突然建設起了自己的工業,但因為規模還太小,盡管擁有了極為先進的生產力,但在此時未普及的時候並未引起西方國家的警惕。
??壬子年對俄戰爭的勝利,也歸咎於俄國真的腐朽了,竟然連中國都能將這頭笨熊摁倒在地。
??加之此時的北洋政府,以及華東派係,都還未對英法殖民者暴露出敵意,英法一時半會還沒有意識到中國已成為他們在亞洲地區對殖民利益威脅最大的國家。
??英法隨即加入了幹預,日本在英法幹預下,隻落得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收場。
??隨著北洋軍在東北吞並二十萬,同時國防軍還派出華東第三師前往東北,段祺瑞馬上雷厲風行的開始整頓東北行政。
??以前張作霖為了獨霸東北,經常會拿出一份份任職名單給張錫鑾,張錫鑾一但不同意,張作霖就會帶著衛隊衝進張錫鑾家中一通打砸,張錫鑾為此還得一邊拉著張作霖,一邊笑著對旁人說:“我這幹兒子又喝醉了,他一喝醉就喜歡胡鬧。”
??張作霖也裝瘋賣傻,張錫鑾隻要滿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天就會笑嗬嗬的前來賠罪:“我昨天喝醉了……”
??段祺瑞到了東北,張作霖的日子就不是那麼好過了。
??張作霖派係的那些官員陸續被段祺瑞撤職,換上了北洋派係的官員,同時在地方稅收方麵陸續被北洋政府上繳中央,張作霖越來越難插手。
??不過張作霖這個胡子卻是極為懂得審時度勢,一見北洋和華東兩大派係來勢洶洶,連忙夾起尾巴做人。
??加上日本人在背後的支撐,北洋政府一時也不敢真的把張作霖撤職。
??此後幾年中,東北出現了北洋、日本、張作霖所形成的複雜三角關係,而華東派係在東北雖然有駐一個師的兵力,但並未深入涉及到複雜的東北局勢當中。
??因為在江渝看來,隻有一場戰爭才能徹底解決東北問題,華東派係的主要精力,目前還是放在關內及西北。
??在西南地區,華東派係也在動作。
??當然也有袁世凱的中央配合,先是袁世凱設立西南總督,由華東派係安徽省省長孫有銘擔任,孫有銘是繼趙海洲之後,在華東體係當中托湧而出的行政長官之一,在行政方麵極有一套,在安徽地區做出了很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