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經常思考不合常理的新觀念。為了將這些觀念用在工廠上,他找來技師商量。可是技師卻說:“董事長,這是行不通的。根據理論,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麵對這種觀念陳腐的技師,福特隻有苦笑的份。盡管技師如此說,可是,福特仍然經常突破常理。
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大敗今川義元的軍隊時,隻有二十五六歲。而被卷入這場戰爭中的家臣,大都是四五十歲、人生經驗豐富、深思遠慮的中年人。依據他們的看法,認為絕對無法戰勝人多勢眾的今川軍隊。如果要與今川的勢力正麵作戰,根本是不可能的。與其打沒有把握的仗,倒不如固守城池,等待援軍。
可是,信長卻跨坐馬背,手持長鞭,說道:“要跟我上戰場,或是坐以待斃,隨便各位。”
於是部下都抱著一死的決心,追隨在信長身後。因此,信長能扭轉命運,創下奇跡般的勝利。即使堅守城池,大家也難逃死亡的厄運,倒不如奮戰一番,或許可以另覓生機。信長能正確地判斷,並且實現它,因此他獲勝了。
認為福特的觀念行不通的優秀技師,勸告信長不要赴死的沙場老將以及擁有各種學識的現代學者,他們的共同點,是受到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而忽視了在這種觀念反麵所孕育的道理。他們被先入為主的想法所束縛,所以無法脫身而出,完成工作。
然而,“有犧牲的精神,才有成功的希望”、“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則在告訴我們,假若碰壁,說不定因此可以發現意想不到的解決辦法。
存在於我們周圍的常理,其實隻是拘束想像而已。因此,世上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隻要時時存著“是啊”、“不行嗎?”的心理,那麼你會獲得更多意外的收獲。
有時候應該有非常的決策和行動,不能循規蹈矩,不能左顧右盼。如此,才能取得意外的收獲、不凡的成就。
71.運用創新思維開啟創富智源
成大事者做事的辦法是:拋棄盲目,學會創造。
巴頓、德斯汀和奧斯本等人建立了一個廣告公司。奧斯本著的《你的創造力》和《應用想像力》鼓舞了成千上萬的人去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同樣重要的是,這些人已被激勵去從事積極的、建設性的行為。
奧斯本像許多創造性的思想家一樣,把一個本子和一支鉛筆作為心愛的勞動工具。他每想到一個觀點就把它記下來。他像其他有成就的偉人一樣,能花費時間從事思考、計劃和研究。
奧斯本道出一個真理,他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創造力,但是大多數人沒有學會去應用它。”
奧斯本記錄突如其來的好主意的方法,在他的簡明讀本《應用想像力》中有所說明,在大學教室、工廠、商業辦公室、教堂、俱樂部以及家庭裏都在應用它。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兩個或三個以上的人可以發揮他們的想像力,結合一個具體的難題,提出一些想法,從而解決一個問題。參加的人一有什麼想法就立即把它記錄下來。最後把所有記錄下來的想法讓大家傳看和判別,從而做出決定性的判斷,決定它們的實用性和價值。由創造者的經驗得到證明,創造性的想法並不是有意識的思考,而是當意識不再想難題且在想其他事情的時候,像晴天霹靂般地自動產生。不過,開始時如果沒有用意識思考難題,創造性的想法也不會自動降臨。這些事實證明了一個結論:為了接受“靈感”或“預感”,一個人必須對這個特殊的問題給予關注,或對尋求這特殊問題的解答有極大的興趣。他必須在意識上加以思考,在這個問題上盡力收集所有的資料,並考慮所有可能行動。最重要的,他必須有解決問題的熾熱欲望。但是,他在定義問題,想像需要的結果,並盡力收集資料與事實時,焦急、暴躁、憂慮都是無濟於事的,隻會阻礙問題的解決。
成大事者常常能突破人們的思維常規,反常用計,在“奇”字上下工夫,用出奇的經營招數,贏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蘭德平日非常喜歡為女兒拍照,而每一次女兒都想立刻看到父親為她拍攝的照片。於是有一次他就告訴女兒,照片必須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從照相機裏拿下來後,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藥品顯影。而且,副片完成之後,還要照射強光使之映在別的相紙上麵,同時必須再經過藥品處理,一張照片才能完成。他向女兒做說明的同時,內心卻問自己說:“難道沒有可能製造出‘同時顯影’的照相機嗎?”對攝影稍有常識的人,聽了他的想法後都異口同聲地說:“哪兒會有可能。”並列舉一打以上的理由說:“簡直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夢。”但他卻沒有因受此打擊而退縮。最後,他終於不畏艱難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機”。這種相機的功能完全依照女兒的希望設計出來。從此,蘭德企業就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