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生活小細節,成長大問題(5)(1 / 2)

4.不遷就孩子的挑食行為

孩子不吃牛肉,媽媽怕他餓壞了,立刻為他預備別的食物,孩子的挑食行為得逞,壞習慣就會由此養成。相反,假如媽媽告訴孩子牛肉很好吃,全家都愛吃,吃了以後身體會強壯,而且這個時候隻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餓肚子。這種積極、堅定的態度就會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為。

5.不給孩子挑食的機會

不少家長習慣於每次吃東西時問孩子:“你喜歡吃這個嗎?”“你喜歡吃什麼呀?”這些問題容易給孩子挑食帶來機會,是不必要的。除非孩子生病或身體不舒服,才有必要忌諱某些食物。

6.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吃飯時,家長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可以邊吃邊讚美:“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積極的暗示後會主動地模仿。

7.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讚,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麵前,大大稱讚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積極地效仿。當然,在樹立榜樣時避免孩子間的妒忌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例如,小華不吃魚,但大偉最愛吃魚,成人可在大偉吃魚的時候說:“大偉真是好孩子,大偉愛吃魚,又健康又聰明,我知道小華也會像大偉一樣,喜歡吃魚的。”這樣說既使小華有了效仿的榜樣,又避免了對他的打擊。

8.引導孩子講技巧

小珍不愛吃魚,但最愛吃火腿蛋。媽媽就把魚放進火腿蛋裏,讓小珍吃。最初放一點點,漸漸把魚的分量加多,結果小珍愛吃的“火腿蛋”,其實已經變成了“火腿蛋和魚”。這時媽媽不妨告訴她真相,然後說:“小珍原來是喜歡吃魚的!”

9.控製孩子的零食

兩餐之間的間隔最好保持在3.5~4個小時,使胃腸道有一定的排空時間,這樣就容易產生饑餓感。古語說:“饑不擇食”,饑餓時對過去不太喜歡吃的食物也會覺得味道不錯,時間長了,便會慢慢適應。

當然,在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同時,父母也要樹立不偏食的好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孩子從兩歲開始就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舉止。所以,父母的飲食習慣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樹立一個不偏食的良好形象,對於父母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九、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條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應該處理的事情,而不會手忙腳亂。事實上,做事有條理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周末,我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在朋友家裏,我和朋友在客廳聊天,朋友的兒子小雷在自己的房間裏寫作業。

剛聊了幾句,就見小雷跑了出來,著急地對他媽媽說:“媽媽,我要去學校參加課外興趣小組了,我的航模呢?你給我放到哪裏去了?我到處都找不到,快幫我找一下!”朋友聽了,隻好和我打個招呼,然後進房間去幫兒子找他要的航模去了。

折騰了好半天,朋友才氣喘籲籲地從房間裏走出來,後麵跟著的是全副武裝的小雷。

等送走了兒子,朋友朝我無奈地說:“不好意思啊,讓你久等了,唉,我兒子最近參加了一個航模興趣小組,房間被他弄得亂七八糟的,我剛才和他翻了老半天,才找到他要的東西。”

我走進小雷的房間看了看,裏麵確實是很淩亂,書桌上一片狼藉,作業本、教科書、漫畫夾在一起,旁邊是小雷喝剩下的酸奶瓶、飲料罐……小床上堆滿了衣服,角落裏散步著大大小小的航模飛機零件。

看到這樣的情景,朋友有些臉紅,接下來的聊天內容,我們也就針對孩子教育的問題聊了起來。

朋友無奈地告訴我說,平時,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總是坐在孩子身邊,當孩子不知道該做什麼作業,孩子不知道該先做什麼再找做什麼的時候,她就會告訴孩子。而今天因為我的到來,她不能陪孩子寫作業,才使得孩子自己完成作業的時候顯得手忙腳亂,沒有頭緒。

而且,朋友還告訴我,兒子小雷從小就做事沒有條理,總是讓父母為他操心。比如,當他玩玩具的時候,總是將玩具丟得到處都是,等自己玩累了,就留下一屋子的狼藉等著來父母收拾。父母覺的孩子小,不會自己收拾玩具,同時怕孩子太累,就忙不迭地幫著孩子收拾玩具。

如今,小雷上小學了,父母為了能讓他安心學習,每天都是準備好飯菜才叫他,平時吃什麼、喝什麼準備得一應俱全,就連刷牙時的牙膏也給他擠好了。上學前媽媽就把書包、學習用具全準備好了,然後直接讓爸爸送他去學校。書包裏裝的有什麼,恐怕小雷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