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灌腸也能快速退熱
在一次業內的朋友聚會時,我與一位省級大醫院腫瘤科的醫生坐在一起。其間聊起了孩子感冒發熱問題,這位學西醫的醫生深有體會地說:“中醫很有效果。”有一次,她孩子發燒,高熱到39.5℃,輸抗生素、激素,熱就下來,然後又升上去,折騰了兩三天。她自己很明白,這些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很大,不願意再用這些藥物。恰好在這時候,遇到了本院的一名同事,中醫科的,見她因孩子發燒很著急,就建議孩子吃幾服中藥。孩子以前從沒吃過中藥湯劑,家長擔心喝不進去。那位醫生說:“喝不進去,灌腸也行,退熱效果也不錯。”醫生給孩子開了3服中藥,結果孩子灌腸1服,燒就退了。從此,隻要孩子發熱,就不再輸液,抓上幾服中藥,灌腸就行了!
有的孩子喝不進去中藥,中藥灌腸也是退熱的較好選擇,尤其對發熱伴有大便幹結的患兒更適合。
灌腸就是用輸液管將一定量的藥液由肛門灌入直腸、結腸,以幫助患者排便、退熱。灌腸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居家操作也很方便。除了灌腸的藥物外,隻需購買一套一次性輸液器、一瓶500毫升生理鹽水即可。灌腸的操作方法如下:
1.用剪刀將輸液器的針頭端剪掉,塑料管(灌腸管)剪成凸圓弧形,以免有尖刺傷腸壁。
2.把生理鹽水倒掉,把藥液400~500毫升灌入空的生理鹽水瓶中,藥液溫度保持在28℃~32℃,溫和而不燙手即可。
3.患兒取左側臥位(根據腸道解剖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使溶液順利流入腸腔),脫褲子至膝部,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臀部移至床邊,臀下鋪一次性尿布,彎盤置臀邊。
4.將藥瓶掛在某一位置固定,液麵距肛門40~60厘米。用肥皂液潤滑灌腸管前端;打開輸液器開關,放出少量液體,排出管內氣體。
5.左手持衛生紙分開患兒臀部,顯露肛門,囑其張口呼吸,使肛門括約肌放鬆,按解剖特點插灌腸管,即先向前,再往右後方,輕輕插入直腸10~15厘米。
6.打開輸液器開關,固定灌腸管,使溶液緩緩流入。
7.待溶液將流盡時,關閉輸液器開關。用衛生紙包住灌腸管拔出,放入垃圾桶,擦淨肛門。
8.讓患兒平臥,盡可能保留5~15分鍾,以利藥液吸收、糞便軟化後排便。
注意
1.觀察輸液瓶內的液麵下降情況,如果液麵下降緩慢,可稍移動灌腸管,必要時檢查有無糞塊阻塞;
2.若患兒有便意,欲大便,應將灌腸管適當放低,減慢流速,並囑患兒深呼吸,減輕腹壓。
優點
1.無損傷,無痛苦,患兒易接受;
2.退熱效果好;
3.家中就可操作。
灌腸方
麻黃12克生石膏100克杏仁12克甘草10克
銀花40克連翹15克生地30克玄參40克
麥冬40克枳實12克檳榔15克大黃9克
加水800毫升,浸泡1小時;武火煮沸,改文火,煎煮25分鍾;取液體約500毫升,靜置;待溫度降至30℃左右,取上清液,灌入500毫升的生理鹽水瓶中。
發熱患者的飲食宜清淡
兒童發熱患者,一般內火較重,多伴有食積、腹脹。要想退熱迅速,而且退熱後。熱勢不反彈,就必須注意飲食要清淡、適量,多喝溫水。千萬不可過食油膩、煎炸、肉類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