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雖然尚且並不明了,但是我們也還是能夠嚐試著進行進攻。”
“畢竟,下麵的那些士兵,就算是出現了什麼大的傷亡,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話倒是不假,作為佯攻部隊,第二艦隊帶過去的,一共就隻有一個師的海軍陸戰隊,另外還有著一個師的仆從軍。
這支仆從軍中,多是來自於孟加和英印的次大陸人士。
仆從軍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一個多麼罕見的東西,換成現在比較熟悉的一個詞語,就是雇傭兵,拿錢辦事罷了。
英印軍就是這種,約翰牛在英印大量的招募本地的士兵,來彌補自身人力不足的問題,當然,為了防止他們出現問題,以及加強英印軍的戰鬥力,基本上每個旅的英印軍當中,都會有著一個營的純種英軍。
英印軍師旅-營製,沒有團一級。
也就是說,一個標磚的英印軍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阿三。
而在漢斯這種人力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充足的國家,這個比例就會下降到三分之一,像是一個標準的1944年步兵師當中,每個團都會有一個營的東方營,也就是東歐的那些加入了那醉的國家中征召的士兵。
他們在漢斯人力不足的時候,被廣泛的編入了主力部隊當中,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填線寶寶。
共和國組建的仆從軍的結構和約翰牛的比較相似,基層軍官基本上全都是共和國人,而不是雇傭兵,除非有人願意為這個異族擔保他的忠誠。
就目前來說,共和國的仆從軍主要是從三個地方征召的,一是緬區和英印地區的邊境,這裏在約翰牛長時間的統治和征召之下,已經習慣了這種現實,士兵的服從性比較高,但是戰鬥力低下、語言不通、並且還有著一些很是耽誤事的信樣。
也就是因為這些原因,除了一些從尼泊來的廓爾喀兵之外,基本上都隻能夠送去當填線寶寶,或者是作為治安部隊,真的要打仗的話,除了把米吃貴之外,沒有什麼用處。
征召他們,也僅僅隻是一個千金買馬骨,做給那邊的人看的。
真正有戰鬥力的廓爾喀人,都被編到了其他的仆從軍當中。
在仆從軍中,這些中印軍的地位,也理所應當的是最低的,比他們好一點的,是從緬區和超星征召的混編部隊。
這些部隊比較特殊,僅僅隻有著兩個師的編製,組成人員大多數是官方定義的罪犯,類型傾向於懲戒營,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是程度比較輕的政治犯。
一部分是緬區的民族分子,不願意配合共和國在緬區的同化政策,所以被抓到了監獄當中,家中沒有家人的就關到死,有家人的從軍作戰,便能夠不牽連家人。
而超星那邊的,則更多的是複國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