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說:自然,就是道。道沒有名義,沒有形像;僅僅是一個性和一個元神而已。性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隻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見,摸不著,隻寄托在兩眼上。自古以來仙真傳道,都是口口相傳,傳授一代,成功一代,自從太上點化東華,一直遞傳到我呂某,以及南北兩宗的徒眾,全真道教可稱謂極盛了;不過說是盛,盛在人數眾多;其實是衰,衰在心傳斷絕,直致今日,真是泛濫到極點,淩替到了極點,物極必反。於是淨明派的許祖站出來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別傳的原則,來接納根器不凡的人,聽道者可算是千載難逢,學道者可算一時機遇,大家都要體會許祖度人的苦心,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處世方麵立定腳跟,然後才能談到修真悟性。我現在榮幸的擔任度師,先講解一下“太乙金華宗旨”,以後再逐章細為介紹。所謂“太乙”者就是無上的代名詞之稱,一般煉功的法訣雖有很多種法,但都要借有為之術,以達無為之境,所以並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這裏所傳授的宗旨有些不同,一開頭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更為玄妙。所謂“金華”也就是光。那光有什麼顏色?不過取像於金質的華采。用這個名詞,內涵包藏著一個“光”字在內,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氣。入藥鏡所說:“水鄉鉛,隻一味”者,就是說這個。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於日和月(左右眼)的中間。黃庭經雲:“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話,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麵部;麵部有塊一寸見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麼?這一方寸的地方,居然有森羅蕭台之勝景,玉京丹闕之奇觀,它是最虛最靈的神居住之處,儒家稱它為“虛中”;釋家稱它為“靈台”;道家的稱乎更多有“祖土”、“黃庭”、“玄關”、“先天竅”等等。原來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一樣;那光是這家宅院的主人翁,所以隻要一回光,則周身之氣都要上朝頭頂,就像聖王定都建朝,萬邦都持有玉帛前來朝賀;又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聽命,各司其職。各位隻要實行回光,就是無上妙諦。不過要注意,那光易動而難定,回光一久,那光就會漸漸凝結成自然法身,最終能夠凝神於九霄之上。心印經所講的“默朝上帝,一紀飛升”者就是指此也。實行宗旨,別無更進一步的功法,隻在純想天心。楞嚴經雲:“純想即飛,必生天上”。那天,並不是指藍藍的天,而是隱喻法身在乾宮(頭頂)生成是也。乾為天,日久天長,自然就會身外有身。金華也就是金丹,它的神明變化,隨各人的心而不同。這裏麵的妙訣,雖然沒有絲毫差池,然而這功法卻十分靈活。全靠聰明,又要沉靜。故不是最聰明的人不能實行,不是最沉靜的人不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