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聽前思考
人工智能怎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你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麼?
麵對人工智能時代的降臨,我們要做出怎樣的轉變?
02 書中金句
真正的戰鬥在於數據,而不是程序。
無論你的領子是什麼顏色,自動化都會毫不留情。
並不是任何新技能都有用,隻有雇主願意付錢的技能才有意義。
我們的高速公路要了很多動物的命,因為它們都沒有探知到兩噸重的金屬威脅從路上呼嘯而過。同樣,我們甚至沒有詞語能夠用來討論即將發生的科技變革。綜上所述,我們在所謂的信息高速公路上麵臨著斃命的危險。
03 精華筆記
《人工智能時代》這本書被《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2015年的年度圖書。作者卡普蘭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與倫理學教授,曾在矽穀創建自己的科技公司。這本書凝聚著卡普蘭教授的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
我們分了四個部分,為大家解讀,卡普蘭所描摹的,正在悄然降臨的人工智能時代。
第一部分,人類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背景。
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就被提出,與它相關的技術研發,最早出現在IBM沃森研究中心。但這項研究不被完全認同,那時研究者把計算機看作人類的機械仆從,更注重計算機在程序的驅動下完成工作。這一理念製約了人工智能的發展。
另一方麵,雖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出現了模擬人類大腦神經聯結的程序,人們隻需給計算機提供大量的數據示例,機器就可以自己學習知識。但是,當時的計算機存儲條件和運算能力都跟不上,所以“機器學習”沒有被充分推廣。
近年來興起的機器學習,將人工智能推向一個高潮。一方麵,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和大規模的網絡數據,使得大數據、機器學習這些概念的落地有了可能。另一方麵,隨著工業設計的改良,運用更輕的材料和更複雜的控製係統,讓機器人變得身材輕巧、智力驚人。
第二部分,今天的人工智能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在這本書裏,卡普蘭用互聯網廣告和金融市場的兩個事例,說明了人工智能自助運算的巨大威力。
互聯網廣告行業中的人工智能自助運算,跟我們日常的網頁瀏覽息息相關。我們的網絡使用習慣都會被記錄下來,這讓計算機程序能夠快速識別我們的行為偏好。在我們打開網頁的瞬間,網頁自帶的程序開始一係列的運算,其中最核心的,是網站運營商向廣告商拍賣廣告位。根據用戶的行為偏好,廣告商可以判斷你是不是目標消費者,以及投拍廣告位的價格。
類似於互聯網廣告行業的電子戰爭還出現在金融市場。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場中掀起的巨浪,是隨著高頻交易的普及逐漸形成的。所謂高頻交易,就是用計算機程序代替人類交易員,做股票買賣的決策,在微小差價之間獲取收益。高頻交易可以在極短時間裏造成大量資產蒸發,引起市場混亂。計算機程序對市場有著強大的操縱能力,很容易脫離人類掌控,這就撼動了金融體係的信任根基。
除了人工智能自助運算,機器人技術也得以升級進化。人工智能時代的機器人將傳感器和執行器結合,它們可以外出執行任務,感知環境的變化,甚至可以和人類一起勞作。
比方說,惡劣天氣情況下的種植工作,普通的機械運行有嚴格的環境限製,農民需要購買不同的機械來應對不同的場景需求。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機械能夠判斷不同的場景,並且自動切換到恰當的應對模式。
再比如說,機器倉庫保管員可以在黑暗環境中工作,充分利用空間的測量和計算能力,聰明地堆放不規則貨物。目前在美國,這兩種機器工人已經投入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