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命薄古今同
——讀劉鏡圓長篇小說《浮塵女子》
作者:張玉太
(作者介紹:作家出版社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萬裏行組委會副秘書長)
近來讀了忻州女作家劉鏡圓長篇新作《浮塵女子》,唏噓感歎之餘,還有些話要說。這部小說具有可讀性,這是一望而知的。但我並不特別在意它的好看,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那裏麵女性的命運。
我們這個時代正處於社會轉型期,舉目四望,塵世汙濁,在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還有大片的陰影,那黑暗裏麵滋生著邪惡,人間的種種卑汙麇集著,給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做著活生生的注腳。而女人,在這塵世中是最易沉淪的,她們或因外界的脅迫,或因自身的弱點,總是在利益傾軋、勾心鬥角中成為某種犧牲品、替罪羊。自古以來這樣的女性實在太多太多。女性被侮辱與被傷害,不自今日始,西漢戰亂時期成為朝廷“和親”政策犧牲品的王昭君、漢樂府中遭婆婆厭棄而絕望自縊的劉蘭芝、明人話本小說因遇人不淑而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魯迅筆下的子君……曆朝曆代都上演過許許多多以女性的不幸遭遇為主題的悲劇。《紅樓夢》中黛玉有“五美吟”,其中詠明妃的那首裏吟道:“豔絕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真是一語道破封建枷鎖之下中國女性的悲哀。同樣的,《浮塵女子》對此主題也予以了充分展示——不僅是展示,同時也是深層的揭示,揭示特定時代的社會弊端。在作者展示並揭示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對女性的一股強烈同情相憐,以及對男性世界的痛切批判,看得出,作者是以女性視角去打量、描述並揭示生活現實的,因而小說的色調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抹悲酸與哀愁。
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女性白蓮,先是在愛情上遇挫,迷亂失身,繼而因生存所迫被焦大輪子強行奸汙,然後自我放縱,一步步走向沉淪;另一同樣不幸的女性葛曉音的境遇與白蓮的經曆驚人地相似,她因巨額債務而被所謂的民營企業家陶金水強奸,身心受辱,無奈而又無助,而與市長的一段曖昧之情,無論從所謂的政治角度考慮,還是用虛偽的道德倫理衡量,都命中注定地毫無結果。兩個女性都試圖通過某種方式主宰或改變自己的命運,以尋求自己想象中的幸福目標,她們拚命地甚至不擇手段地掙紮著,反抗著,以為那樣就會改變現狀,殊不知,命運是不會垂青於她們的,她們那種追尋其結果必定是一廂情願,是烏托邦式的幻想,冷酷的男性世界早已注定了她們悲劇的命運。我覺得,這一旁指男權世界的主題反而比那些探索政治性的女性題材作品更具普遍意義,也因此,其內蘊來得更深刻、更發人深思。從某種角度說,它將古往今來女性命運的主題做了一次超越時空的“普適性”開掘,而不是局限於某個時代或某一政治因素。那麼可以說,《浮塵女子》在這一點上是寫得成功的,它喚起我們對生活、對現實、對底層女性的掙紮予以深切關注,而不是一味地唱頌歌、獻諛辭,大寫“鶯歌燕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