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太陽暖洋洋的打在了老房子的院壩裏,林一拿著本書一屁股坐在了被奶奶搬出來曬被子的椅子上,看書曬太陽,多麼美好的日子。可是這本書卻隱晦、抑鬱,蘇童的《妻妾成群》與這個溫暖的早春實在不搭。
這是林一大三的寒假,對於她來說,大學的寒假太漫長了。家裏隻有她和80歲的奶奶,今年的春節也是她們一起過的,其實每年的春節都是她跟奶奶一起過,她的父母在廣東打工,很難得才能見一次,一周一個電話隻是問問學習和叮囑安全。林一21歲了,21年的日子裏見父母的次數屈指可數,她對她的父母沒有記憶,更不依賴,她是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可是縱使是不依賴,看著春節其他人一家團圓的時候,她自己也不免心酸,80歲的奶奶也好孤獨。
假期的時候,林一總是睡到11點起床,經常是被奶奶罵著起床吃午飯。林一很慚愧,但是又很享受奶奶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對待的感覺。奶奶雖然八十歲了,但是身體很硬朗,每一個集市她都不落下,甚至還去山上除草打工賺錢。林一很汗顏,她拖著奶奶不要她去打工,奶奶總是佯裝生氣的說:“我打工哪是為了錢嘛,我是跟我那些朋友們說說笑笑,打發時間,好耍。”不服老這三個字在她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奶奶性格開朗,在老家有四五個閨蜜,她們每天早上就去趕集喝茶,下午就圍在一起擺龍門陣打發時間。遇到了什麼節日,幾個人出點份子錢去街上或者誰的家裏煮一頓好吃的,日子過的豐富多彩。
11:30了,正午的陽光有些刺眼。林一伸了個大懶腰,調整了一個舒服的姿勢,把書打開遮住眼睛,準備在太陽下假寐一會兒。奶奶趕集回來了,在院壩外麵的小路上就開始喊林一:“林一,你今天還起來的早啊,沒當懶豬。對了的,就是該早起,起來學習,鍛煉鍛煉身體。”奶奶的聲音中氣十足,這一嗓子喊出來,怕是全村人都知道林一愛睡懶覺了。林一調皮的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對奶奶笑了笑。“給你帶了鍋盔涼皮,吃了這個就不做午飯了哈。”林一從椅子上蹦起來,連忙接住這塊冒著紅油的鍋盔灌涼皮,豆芽和涼皮緊緊纏繞,紅油浸透了有嚼勁的鍋盔,散發著絲絲的油香,勾的沒吃早飯的林一直吞口水。其實在吃過很多美味後,幼時滿心喜歡的鍋盔涼皮已經不是當年那麼香了,但是林一還是很期待每次奶奶趕集回家的時候給她帶點什麼好吃的,這好像是從小到大的一種習慣,隻要奶奶每次趕集還給她帶好吃的,那她就還是小孩,這種習慣給鍋盔涼皮附上了某種特殊的調味劑,使它成為了林一心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食物。
奶奶進屋把她趕集穿的衣服換了下來,穿上了她比較舊的衣服,灰綠色的短款大衣,一個灰色的帽子,就算在家裏,她依然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幹幹淨淨,奶奶的眼袋、皺紋是八十歲該有的樣子,但是臉頰的肉垂下來紅撲撲的,顯得她那麼慈祥,像一個活菩薩。奶奶搬了板凳出來坐在林一旁邊,祖孫兩靠在一起慢慢的曬著太陽,林一一邊吃著鍋盔涼皮,一邊跟奶奶聊著家常,林一咬了一大口鍋盔涼皮後,鼓著腮幫子問奶奶:“今天跟誰去趕的場?”,奶奶笑嘻嘻的盯著林一:“好吃哈這個鍋盔涼皮,我排了好久的隊才買到的,好多人都從城裏跑回來買呢。今天啊,那就多了哦,跟你大爸,蘇家村那邊的蘇老輩子,還有五隊的那個華珍嬢嬢、淑英婆婆,你都認得不嘛,我們喝完茶,你華珍嬢嬢說辦招待,我們一人去喝了一碗米粉,香得很。”林一調侃奶奶說:“奶奶,你的日子好瀟灑,這麼多閨蜜,每天才過的安逸。”婆婆笑著打了一下林一:“閨蜜,什麼閨蜜,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打發時間,才開心嘛。”林一識相的不去調侃奶奶,奶奶又開始給林一說著家常,說大爸那個老煙鬼一直都不戒煙,喝茶的時候煙一根接著一根抽,煩得很、五隊的誰家媳婦生了個大胖小子,長得多乖、家裏的狸花貓最近吃的越來越多,長得胖胖的、下午要去跟那幾個老閨蜜尋折耳根,開春了,山上可多寶貝了,野生折耳根涼拌出來就著稀飯吃簡直是人間美味。林一一聽來了勁,上山尋折耳根是她最愛的一項活動,看著粉粉嫩嫩的折耳根從地裏長出來,拿著鐮刀一個個把他們從土裏撬出來,抖去泥土,放進幹淨的口袋,不一會兒就能裝滿一大口袋。特別是久久尋不到,突然找到一根粉粉嫩嫩的折耳根的時候,那種喜悅,那種收獲的感覺無與倫比,人類對食物狂熱的基因在那一刻覺醒。林一立即表態要跟著奶奶一起去,奶奶說得行,喊她戴上遮陽帽,別曬黑了。接著祖孫兩都靠在椅子上假寐起來,林一腦海裏現在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折耳根,粉粉嫩嫩,嬌鮮欲滴,等著林一去采摘,一會兒兩個人都在這個寧靜的鄉間午後乘著太陽迷迷糊糊的睡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