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癸卯年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當春風拂過新雨洗過的古城,前一段空無一人的空曠街道,一下子冒出了無數的車輛行人,大街小巷突然一下子變窄了,哪兒哪兒都是人都是車,沒有地方不擁堵。
新開業的天明城商場更是人頭攢動,人擠人,人挨人。為防止出現意外,附近的幾條馬路都臨時改成單行,商場更是多次在下午限製進場,據說商場的營業額連著幾天都過億。
不隻是城市,鄉村也一樣。以前成會成集的地方都又掛起了繩子,掛滿了各種商品。殺豬的,宰羊的、賣狗的,鞭炮、春聯、年畫、粉條腐竹各色農產品,東西賣掉賣不掉是次要的,湊個熱鬧總行吧。你看,連老孩兒也挑著古董級的剃頭挑子來免費理發了。
村子裏,基本上天天都有吹嗩呐唱戲的。今天是這個村,明天是那個村。“忙得像吹響器一樣”,這句俗話今年得到了特別貼切的解釋。一排排老頭老太太靠牆站著,或蹲著,或坐在小推車的椅子上(近年流行的老年車,走路可推可扶,停下可坐),個個麵無表情,像泥塑的神一樣,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心裏想什麼。或許想他們身後也不知道有幾班響器,有多少人來看,誰知道呢,現在怪熱鬧就行。
黃昏,各家各戶陸續響起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拉起了晚上煙花晚會的序幕。入夜,擠滿人群的大小廣場,先是“加特林”的齊射撕開了夜的黑幕,天空便綻放起一朵朵碩大、美麗、耀眼的煙花。煙花的表演一直持續著,常常到子夜才謝幕。盡管廣場的公告欄還張貼著頒發的禁跑令。
別以為古城春節最熱鬧的地方隻有天明城。到了醫院才知道,這裏不亞於天明城。在醫院,早已是一床難求,也不再按科室收治病人。各個科室都擠滿了發燒的病人,不是急重病人,根本不讓你在這兒湊熱鬧。林玉鳳在走廊的床上熬了四五天,到年二十九才搬進了706病房的27床。
丈夫兒子陪他吃完年夜飯,走的時候已經過了九點。可到晚上12點多了,她還是睡不著。夜空不時有煙花炸響,空氣中彌漫著富含硫磺氣味的煙霧。它們從窗縫中擠了進來,竟然刺激了她的食欲,從陽了以來,她隻是每天強迫自己進食。可在新年的煙花的氣味中,她竟然第一次有了吃的欲望。
拉開病床旁邊的床頭櫃的抽屜。她從食品袋中摸出一塊牛肉,放進嘴裏嚼著嚼著。兩行濁淚順著臉頰掉進嘴裏。她用閑著的左手捂住眼,淚水卻從指縫中湧出。她想大哭,卻隻是肩膀抽搐著,任淚水衝刷著手掌臉龐……一個人,在大年夜躺在病床上,她的寂寞委屈又有誰知道?!
林玉鳳原名林玉玲,前幾年辭職經商開店的時候,一個算命先生說:林玉玲就等於零與零,忙來忙去 到頭終是一場空。最好改一下名字吧,也利於事業的發展。於是林玉玲就改名林玉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