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外殼開始到有沉積岩形成的一段地質時間。
地殼和地球熔融物質凝固形成的外殼是不一樣的。
地殼是由火山岩、沉積岩、變質岩和隕石共同組成的地球外殼。
在這一地質時期:
熔融物質由於凝固和收縮,在地表形成張裂、溝穀、高山。由於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隨著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水和俘獲的水流動彙聚到張裂溝穀與大坑窪地中,形成地球上最初的水域海洋和湖。產生的氣和俘獲的大氣留在地球表麵,形成大氣圈。
由於地核俘獲宇宙物質的不均,地表各處溫度高低不同產生大氣流動。
在地殼形成時期,地表形成了溝穀高山、大坑窪地,有了水和大氣,產生了風化、剝蝕和搬運作用,開始形成沉積岩和變質岩。
陽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處於休眠狀態。
進入太陽係時期
這一時期是地球進入太陽係成為行星而開始的。地球進入到了有陽光的顯生宙時期,是古生代的開始。
地球產生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
現在的地球黃道麵在太陽赤道麵附近,二者夾角很小。地球傾斜在軌道上運行,地軸的傾斜方向與黃道麵的夾角為66°34′,即地球的赤道麵與黃道麵的夾角為23°26′,如下圖所示。
地球是在和太陽赤道麵大約23°26′夾角方向運行(如下圖所示)被太陽俘獲,變成繞太陽旋轉的行星。
地球被太陽俘獲,形成公轉和自轉。形成時,地軸和軌道麵是垂直的,和太陽赤道麵夾角大約為66°34′。
地球被太陽俘獲,形成公轉和自轉。形成時,地軸和軌道麵是垂直的,和太陽赤道麵夾角大約為66°
太陽係和其他星係一樣,在星係演化趨勢作用下,地球由形成時的軌道麵向太陽赤道麵方向移動了26′,並已移動到太陽赤道(如下圖所示)。
在太陽係演化過程中,在無其他天體引力作用情況下,繞轉星球的軌道形狀不變,自轉軸的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不變。地球由被太陽俘獲時,地軸和軌道麵是垂直的,和太陽赤道麵夾角大約為66°34′。由於地球軌道麵向太陽赤道麵方向移動了23°26′,因此形成現在的地球赤道麵與黃道麵夾角為23°26′。
地球被太陽俘獲時地軸和軌道麵是垂直的,地球兩極終年無太陽光照,地球無四季。隨著地球軌道麵向太陽赤道麵演化移動,地軸發生在軌道麵上的傾斜,地球有了一年四季變化。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有了太陽的光照,形成了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有了晝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