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珍玩之因緣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鬢瀟搔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吸盡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叩弦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宋代·張孝祥《念奴嬌》
“非貴其材,實珍其意”,是乾隆皇帝對於收藏的態度,康乾盛世,宮中收藏天下各種珍玩、玉器,曆代書畫碑帖,所謂“天祿琳琅”,所謂寶物珍玩,蘊涵的是智慧的結晶。
本書所收,是我的小小收藏。而終究,這些收藏都是身外之物,可以怡養性情,保養自己的身心,啟發靈感,從而創作出更多美麗而有價值的藝術作品,是殊盛的善緣。
所以,無論是稀世的古琴,還是一二片書頁間清香的花瓣,對我而言,價值是一樣的,因為,是同樣的詩意與詩心!
真正的寶物,我想,並不是前朝的一些玉石瓶罐,而應是《論語》《禮記》《資治通鑒》《文心雕龍》……因為,寶物珍玩的價值,隨時代瞬息萬變,本不足為憑。而可以千年相對,用經過千年曆練的經緯智慧,涵養自己的身心,是真正的意義所在。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吸收曆史的營養,配合欣賞一些古董,體會曆史中,各個朝代的審美即可,不可執迷於收藏,逐末而失本。
古往今來,世上的寶物珍玩是無限的,並時時被發現著,時時在創造之中的,在美好的時間裏,和人們恰好相對。
本書所錄的一釵、一玉、一瓶、一畫之美,大多並不是古董,而是我平時文房裏時時所用之物。因為,古董裏,藏的是前朝人的故事,而我希望,讓我的思想,凝入我的文房珍玩器物之中,留待後人來考證。
王羲之的《蘭亭序》裏有言“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曆史如流水,我們身處其中。今天的一切,也是五百年後被考證的曆史。
所以,我們今天的詩意和思考,不正在凝入天天所用的文房器物之中,留待後人考證嗎?!
有句古話“至寶至貴者清風,至寶至貴者日月”。的確,世上萬物,時時轉換變易,千萬年永恒的唯有日月,唯有代代相傳的思想和文化!
所以,請我們珍惜每一天,感知曆史,珍惜自己思想的精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