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湛藍的天空中繁星點點,漆黑的曠野中,李揚與其堂哥兄弟二人走在田間小路上,在野外的樹林裏抓完知了後,一路小跑忙著回家。但今晚的情況卻格外詭異!
李揚與其堂兄李弘都是虛齡十三的半大少年,由於明天便是周末,兄弟二人吃完晚飯後,約好了去離村子較遠的一片樹林裏抓知了。二人因去處偏僻,沒有太多的人競爭,今晚收獲頗豐。
想著油炸知了的美味,二人於是踏上了回村的路。因為忙著回家就選擇了距離較近的小路。但不知什麼緣故,今日的行程格外耗時,二人也感覺走錯了路!但畢竟二人同行,即便在漆黑的夜裏也並未感到害怕,便堅持朝著一個方向堅持走了下去!
不知不覺中,天已經蒙蒙亮,迷路的兩人走了一夜,此時心中不免有些慌亂,隨著天色漸亮,二人發覺了異常。眼前的景色令李弘、李揚兄弟二人大吃一驚。
雖然此時還是夏天,但北方大地近年來一直雨水不豐,田間地頭的溝渠內常年幹涸,但現在小河裏流水聲嘩嘩不斷,放眼望去,曠野之中村落稀少,遠處的房屋也極為低矮。這絕不是當代房屋的樣子!
察覺到異常的兩人壯著膽子,緩步走向了村落。在村邊的路上遇到了早起的行人,令兩人更覺詫異,人們穿著形似古人服飾,二人顯得與眾不同。二人行至一戶人家的門口,幾下敲門聲過後,屋內緩緩地走出一位老者。
老人問過二人來意後,李揚開口問道:“老伯,我們兄弟二人迷路走到此處,想打聽一下這裏是什麼地方。”老者回到“此處為冀州魏郡黎陽縣地,”聽到黎陽,李揚有些愣神,這不就是老家的別稱嗎?李弘接著問道,“那現在是什麼時代,”老者答道,“現如今乃大漢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此時回過神來的李揚向老者答謝過後,便拉著堂兄走向別處。
行至無人處,兄長李弘問李揚剛才可否聽懂老者的話。李揚向兄長解釋道,這是漢末三國的時代,不過這個地方到是老家所處的地域。
李揚從小便喜歡看演義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不僅是他看的第一本曆史小說,更是他的最愛。聽到光和便知是漢末靈帝的年號。李弘開口說道我們兄弟二人這是迷路迷到了三國時代了。
二人思及眼下的情況,心中不免有些慌亂,想想家中的父母親人,自己卻幾乎不可能再回去,心裏極為不舒服。
雖然後世衣豐食足,人們生活富裕,吃飯營養較為豐富,再加上兄弟二人本就長個子較早,十三歲的兩人已經達到1米六左右高,但畢竟還是少不更事的學生娃,從小到大就未離開過父母的庇佑。遇到如此獨特的狀況,二人都是在強撐著,以免心中崩潰。
李弘見堂弟眉頭緊皺,開口問二人該怎麼辦。從小李揚學習成績便較為優異,加上頭腦靈活,性格開朗,是小夥伴裏的智囊擔當。可眼下的狀況卻不是小聰明可以應對的,而且善於謀劃的人往往決斷力不強。
李揚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李弘隻好再次說道,我們都看過三國演義的小說還有電視劇,漢末三國天下大亂,我們不如投奔一方豪傑,尋個出路,也好過像無頭蒼蠅四處謀生。
李揚也逐漸穩住心神,說道我們眼下的當務之急不是投奔誰,我們二人服飾迥異,吃喝沒有著落,應該先把吃飯問題解決了。而且投奔別人,別人也不一定看得上咱們倆。
李弘道,不如投奔黃巾去,加入農民起義,最起碼不會被人看不起。李揚說道,造反都是暗中秘密策劃的,咱們到哪裏去找黃巾,就算找著了,現在張角他們還沒打出起義的口號,也有可能被當做奸細抓起來,更何況黃巾敗亡極快,加入進去很可能成為炮灰。
漢末時代終究還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可世家子弟不可能看上咱們倆這樣沒有背景的人,除了劉備團隊出身低微以外,別的勢力都是上層人士。
李弘聽了弟弟的分析後,便說,那就投奔劉備去。李揚想了想也確實沒別的好去處,現在加入劉備,早早入夥將來也算心腹人員,即便沒有大功,靠著情分也能衣食無憂。
如果能和劉備結拜成結義兄弟,那更是前途無量。便拍板定下了投奔劉備的決定。兩人便決定一路向北,往幽州趕去!趁著天下還未大亂,早早結實劉備,熟絡一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