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結束了,陳達準備在網約車上大幹一番。因為前幾年封控的原因,生意不好做,單子很少。他過的朝不保夕,每天家裏的開銷,大人小孩的,壓得他喘不過氣,想著沒有疫情了,隨著人員流動,生意總歸會好起來。
陳達開的是自購的豐田雷淩,人們常說,一車開三代,人走車還在,確實有些道理吧,他對車的性能還是挺滿意的。保養錢花的不多,車子跑起來還是很溜,油耗也低。杭城是個大都市,外來人口眾多。從各省各地來杭的人越來越多,馬路上也熱鬧起來,車流比早兩年大了幾倍。
陳達正在送客途中,軟件派了他一個,到省科技館的單子。早高峰比較擁堵,這會兒也沒開始限行,不過價格是一天中較高的,12公裏,陳達心中算了一下,到目的估計有40流水,還行。行經西新路的時候,直行車道的一輛小車因為變道,與旁邊的車起了刮擦。陳達在後麵觀察了一下,直接從左側開過,準備穿越。
“咣”,一聲嘶響。陳達在車裏晃了一下,心裏暗歎,完了。
“不好意思,我車子應該走不了了,被人刮到了”。陳達轉向後麵的乘客,是一對母女,坐車很安靜,交流也特地壓低了聲音。陳達比較喜歡這樣的客人,不影響他開車。
“那我們怎麼辦?”
“我給你們結束行程,你們重新再叫一輛車吧?”
“我們本來預約好時間的,重新叫車又要等……”
陳達心裏很無奈,遇到交通事故,不管是自己還是乘客都感覺很糟心。最終他還是給乘客下單約車作為抱歉。結束訂單最終也才二十幾元。加上給乘客支付的乘車費用,估計這單不賺錢反而要賠錢。
他下了車,看到從葉子板到後尾箱,兩條細長的白線貫穿。損傷不大,但是油漆全壞,要大修了。
“怎麼辦?怎麼辦?”對方車主是一個女子,年紀不大,比陳達還矮一個頭,雖然陳達也才1米65。開的新能源,小mini。她跑向陳達問。
“我怎麼知道怎麼辦?這個車刮了三個麵,你要麼報警保險修,要麼私了,估計錢不少。”
“我不是看到前麵車子有事故嗎?想從邊上過去,剛轉出來一點點,”她估計不是經常開,沒有碰到這類事,很緊張。“我沒看到你從邊上開過來,這是誰的責任呀?”
陳達很無奈,“你說呢?我直行你變道。”
“那該怎麼辦?”
“你要報警還是私了?”
“我給我老公打個電話。”女車主其實已經和她老公在通話中了,“老公我的車跟人家刮擦了,怎麼辦啊?……”
陳達的手機響了一下,“你約的車已經到達,請及時上車”。一輛新能源從後麵開了過來,也是見縫插針。陳達揮了一下手機,司機看到了,抱怨到“你叫車怎麼在這個路口叫啊?又發生事故又擁堵!”
“沒辦法,我剛出事故,我是替我車上乘客叫的,幫幫忙。”
陳達連忙叫車上的兩位乘客坐到了後麵的新能源車上,不過他們其實也走不了,現在這個路口已經被堵死了,接連兩起事故。
那個小mini車主還在打電話,不知道是叫交警還是報保險。她電話還沒打完,一位交警騎著摩托車過來了。
“誰報的警?”乘警把車停到路邊,前麵兩車事故的車主連忙叫到“我們報的”。他拿了兩位車主的證件,然後轉向陳達,“你們也發生事故?報警了嗎?”
陳達說:“她在打電話,我不知道有沒有報警,既然來了,你問一下她要不要報警一起處理。”
陳達看這位交警有些麵熟,他想起來了,去年年末的時候。他在附近一個路口的直行車道上,等待綠燈通行。因為車道的原因,直行車道排了將近500米,旁邊拐彎車道沒有車。一輛外地牌大貨車,直直開到了拐彎車道,然後右轉變道,想插入直行。因為車身很高,看不到下麵直行停著的小車。也是陳達運氣不好,大貨車轉向的時候,剛好輪到他的車子,直接把陳達的左側門和葉子板交接處卡進去一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