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九年,元景帝薨。
皇後生幼子時早已薨逝,其餘無子嬪妃皆入觀中休養。
皇子年幼,國政無人把持,當朝嫡公主沈懷姿攜幼弟沈懷稷登基。
新帝繼位,改國號為元嘉,稱嫡姐為長公主,有垂簾聽政之職。
世道之中
女子本身艱難
更何況長公主殿下要壓得住文武百官,又要教導幼弟成為一代明君。
沈懷姿本來也當個身嬌體貴的公主,可是她難以放下父皇與祖父的基業。沈懷姿幼時沈家天下尚未定下,一路隨著祖父辛苦謀劃才有了今日的局麵。
此時沈懷姿坐在華清殿的鸞塌之上望向窗外,隻能看見威嚴精美的宮殿,不由得想起在父皇臨終前的承諾:
“父皇,隻要有女兒在絕不會讓您跟祖父的基業毀之一旦,從此以後,女兒不僅是您的小公主,也是天下蒼生的安蘊公主,您走以後我會盡心輔佐懷稷,全力守護我們沈家的江山!”
多年之後再回想當年情景,沈懷姿也終於兌現承諾,不禁潸然淚下。
往日之景,昔日之人恐怕都再難重見了。
元嘉二年,
淮北大澇,農田,屋舍皆付諸東流。
當時有人說,女子當政天怒,人怨,如今之際,隻有國師代為執政,方可
破了天災,
解了人怨。
但長公主殿下親派河道使與親信,在平河上遊,興修水利工程不計銀錢花費,讓失去土地的百姓到遠南邊地肥沃之地,隨意開荒,不收地稅。
如此一來,河治,民平。
元嘉三年春,平和所到之處,沃出大片良田。
由此,姐弟二人方才坐穩元國的王位。
長公主精通兵法對武器製造頗有心得,又輕搖薄覆,開源節流,使得國庫充盈,國力強盛,百姓富足。
長公主不似一般女兒家,行事狠辣,但政治清明,賞罰有度,朝臣不敢鬆弛,外敵不敢來犯。
沈懷姿當政近十載,國家出現了少有的盛世局麵,當時有國人稱:
“國朝有長公主殿下是為黎民之福,是為大元之福, 長公主殿下是為千古第一女帝。”
長公主殿下一時風頭無兩,烈火烹油,甚至蓋過其父王及當今皇帝。如此勢頭明顯是人力而為之,可當時的沈懷姿隻看到了邊境之外的南嶽國和軒景國,恐起戰亂,一心隻想著融財斂資投入研發可以與軒景國的鐵騎相抗衡的武器。
而且這些傳言更可以收攏民心,如此才可以為武器的生產創造更加合適的環境。
況且當時的沈懷姿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幾句流言會在日後成為自己與懷稷之間不小的隔閡,她還傻傻的以為自己與幼弟之間相濡以沫,扶持共進的感情並不會被輕易擊垮!
當今沈懷姿想起那時的隻覺得物是人非罷了,當時自己忙於處理朝政,一日隻睡兩個時辰,卻依舊每日看著沈懷稷要早晚用功,把他帶在身邊學習帝王之術。
隻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夠繼承大統,即便有朝一日我不在他身邊他也不會被那些
外戚,
權臣,
宦官
所把持,成為傀儡皇帝!
多年以後的沈懷稷的確如沈懷姿所期待的一般做了元國的好皇帝,卻再也不是她的皇弟了。
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猶如癡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