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秋收圖(1 / 1)

多年前A市的一個偏僻村子裏有一位叫張大山的男子,大約三十歲左右,張大山最拿手的就是能畫的一手好油畫,他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學生和一個誌同道合的油畫知己名字叫李想。

有一次,張大山在繪畫一幅名為《秋收圖》的時候突然斷片了,其實是靈感的斷片導致畫麵上缺失一些質感上的東西。就在這時他的油畫知己李想來到了他的家裏看到了一籌莫展的張大山正在凝望著自己的作品《秋收圖》唉聲歎氣道:“總覺得缺點什麼,缺點什麼呢……缺點什麼呢……”。

畢竟兩人相識多年,李想知道張大山這是畫到最後遇到了瓶頸,李想不慌不忙的走到了張大山身邊說:“《秋收圖》感覺少了一個真實感”。李想拿起一支染著金黃色的畫筆對著畫麵輕輕彈了幾下,畫麵頓時生動了起來,讓人感覺栩栩如生的展現了當時的農忙場景。張大山瞪大了眼睛說:“對,對缺少了真實的再現”。有了李想的神來之筆讓張大山仿佛置身於忙碌的農場之中,這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精雕細琢把《秋收圖》這幅作品的質感瞬間升華到了極致,也是這幅畫最後被拿去參賽獲得了第一名的關鍵所在。

張大山和李想經常出去采風,有一次出遊的時候陰錯陽差的撿來一個看上去十七八歲的女孩,女孩麵孔天生麗質,這女孩看上去有些神誌不清,好像受到了某種事情刺激導致的。因為這個女孩對以前的事情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就連自己叫什麼名字來自哪裏都不知道。但是格外的喜歡觀看張大山作畫,所以張大山漸漸的就教她一些簡單的繪畫,後來給她取了名字叫林霜霜。

張大山和林霜霜的年齡相差十幾歲,張大山考慮了許久決定他們就以師生的身份在一起生活了。久而久之這讓周邊的鄰居對張大山和林霜霜這對“師生關係”有了各種的揣測和流言蜚語。張大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要光明正大的和林霜霜在一起,由於林霜霜的戶籍沒有得到落實,所以張大山就找人給辦了張假的結婚證以掩人耳目。

一晃十個月過去了林霜霜為張大山誕下了一名男嬰,張大山為孩子取名為張洋洋,就這樣張大山一邊照顧神誌不清的林霜霜一邊養育著剛出世的孩子。然而張大山這個人對洋洋的教育卻嚴重的苛刻,簡直變態至極。

隨著洋洋逐漸的長大他隻記得學習學習在學習,第一第一還是第一,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他沒有,初中,高中,大學直到學業有成。但是這樣的生活居然沒有讓洋洋產生自閉症,而是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聰明伶俐,更加的意誌堅強。

洋洋身上有一個特殊的“刺青”其實這個“刺青”就是他的父親張大山親自給他刺上去的,上麵刺著“第一”倆字。每次他的父親在教他學習的時候就讓他時刻記住自己一定要做第一,在洋洋小時候他的父親張大山就給他講一些勵誌的故事。

有一次張大山給洋洋講嶽飛的故事的時候突發奇想,他也希望洋洋將來會有出息,所以呢張大山也學著嶽飛母親似的也給洋洋的後背刺上了“第一”倆字,讓洋洋時刻牢記隻有第一沒有第二。張大山一直以叔叔的身份養育著洋洋並未告訴洋洋他就是洋洋的親生父親,在洋洋六七歲的時候張大山就因為車禍去世了,同時出車禍的也有洋洋。也是這個時候洋洋雙腿因為車禍原因便落下了殘疾,這件事讓原本困難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了林霜霜一個人身上,後來一直是林霜霜獨自撫養著洋洋。由於林霜霜的自身問題給洋洋也帶來了很多的困擾,所以洋洋的心理和一般健全的人的想法是大不相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發生了改變,處理事情顯得尤為的成熟,像是在社會上闖蕩了很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