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會議衣食住行(1 / 2)

“好吧,我們來先談談到了這個新世界會麵臨的問題吧。第一,吃穿問題。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吃的飯在那個時空是以稻穀或者麥子的形式存在的,我們在這個時空可以跑一次超級市場就能帶回的食品在那個時空可是長在地裏的;第二,暴力侵襲,這可不僅僅來自大自然的野獸,當地的政府也可能派出軍隊對我們進行討伐;第三,大自然的侵害,例如惡劣天氣、疾病。”杜彥德放下發言稿。“我們現在很難意識到還有什麼東西沒有帶,所以大家必須集思廣益,把自己代入到一個原始社會去思考,不然等到了新世界的沙灘上突然想起什麼沒帶的,新世界可沒有什麼采購站去采購的。”

“可是你們總務組提出的這些東西也太沒必要了吧?”

“就是,碾米機、磨麵機。這些糧食加工設備有必要帶嗎?這些的零件又比較易損,光是備件就是一大堆,古代不是已經有水力的碾米磨麵作坊了麼?中國五六十年代農村裏都還是自己碾米磨麵的啊。”

“我也同意,這些完全可以等過去以後讓機械部門自己造,這麼帶過去太浪費噸位了。”

“我說總務組長,你這縫紉機、拷邊機和裁剪工具,我們是穿越過去搞工業革命,你過去開服裝廠啊?”

“農業組支持帶糧食加工設備!”孫文彬發話了。“就算總務組沒有提出來,我們農業組也是要提出來的。大家不能光想著古代的加工設備啊,要是那時候的加工設備速度足夠的話,那麼怎麼會被現代化的糧食加工設備所替代?”

“可是古代用了那麼久也沒有什麼問題啊?這帶過去的不光占用噸位,還要使用電力。用水力加工糧食不就好了?”

“那可不行,穿越過去後還要專門建立一個磨坊,咱們有這個多餘的建築能力嗎?糧食可是一過去就要開吃的。”

杜彥德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列表然後對孫文彬投去一個感激的微笑。“備件的問題倒是可以讓機械部門去解決,我們幾百號人吃飯的話,沒有專用的糧食加工機械是不行的,手工或者水力加工效率太低了。按照糧折時代的定量標準,一個成年人的標準是每月12公斤大米,六百個人是多少?是7.2噸。這還隻是普通市民一般職員的定量,如果是重體力勞動者的話,肯定還要提高,我們過去後必定是大量的體力勞動,就必須按照每月14公斤大米的定量來計算。假如能夠引入當地勞力,同誌們,這就更加高了。”

“機器加工出來的糧食質量高,沒有什麼雜質,大家都經曆過米飯裏滿是沙子糠殼的日子吧?吃個飯都能崩掉顆牙的日子誰也不願意再嚐試吧?”

看到台下的人都默默不語,他低頭又看了看清單,接著說道:“至於縫紉機這些服裝加工設備,道理也是一樣的。衣服都是會被穿壞的,我們雖然有一萬一千套迷彩服,可是服裝總是耗損品,總有一天是要被消耗完的啊。到時候你們指望誰來給你們做衣服?諸位的老婆麼?”

下麵的眾人發出了笑聲。

“古人男耕女織,可以找個當地的老婆嘛,讓她給我做衣服就可以了啊。”有人不死心。“稍微等個幾天就做出來了啊。”

“你說的沒錯,你可以等個幾天,但是我們呢?我們到了那邊肯定是要招募當地人作為勞動力的,而且以後還有警察和軍隊。”杜彥德說著左右看了看。“難道這些衣服也讓你們的老婆一針一線來做?”

所有人都笑了出來。“可是古代人也有軍隊啊,照你這麼說就不要換裝了?”

“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人家是建立在廉價甚至免費的大量勞動力基礎上的,我們可什麼都沒有。我們的生命力是有限的,我們所有的力量要投入到爬科技樹上去,這些必須的機器設備最好還是從這邊帶過去,哪怕以後仿製也可以提供工程樣品啊。”

“好吧,那麼你們采購那麼多帳篷似乎是沒有這個必要吧?”有人對於帳篷的數量提出了異議。

“帳篷重量輕,架設簡單。在剛到的時候可以迅速地建立一個帳篷營地,便於防守,作為正式房屋前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杜彥德對於他的帳篷采購計劃誌在必得。

“我們可以采用簡易房。”說話的正是田大媽的女兒謝明芳,她是一個身材瘦小的北方女性。“大家應該在工地經常看到這樣的房子,無論是作為宿舍還是辦公室,都很適合,板材質地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重量輕,搭建隻是比帳篷麻煩一點,就保溫性而言比帳篷好不少。耐用性也很不錯,保養得當的話,七八年不成問題。”